
北顺村党委书记刘天绪介绍相关情况。
中国甘肃网9月24日讯(记者 狄东阳 文/图) 24日下午,“一带一路看甘肃”全国百家网络媒体丝路行记者团走进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联扶点——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了解了该村自双联开展以来发生的新变化。北顺村党委书记刘天绪、原北顺村党支部书记包家树接受了记者采访,随后记者团参观了北顺村生产加工企业、电子商务等。
刘天绪介绍,自双联开展以来,北顺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党建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公共服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北顺村自2012年开展双联行动以来,在产业培育方面每年种植蔬菜,特别是在日光温室中种植反季节黄瓜,得到了很好的收益。在2012年前北顺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3260元,到了2014年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11950元。他还说,北顺村在富口袋的时候,同样也要富脑袋,抓经济的同时,也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北顺村以前是党总支,2012后升级为村支党委,是天水市的第一家村支党委。升级为党委之后,北顺村将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度融合,将制度建在了产业上,目前有北顺蔬菜园区党支部、小微企业园党支部等。
基础实施建设一直以来是困扰北顺村发展的突出问题,自双联开展以来,北顺村采取了帮扶助力、社会融资、项目整合、群众参与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集资金。目前村级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幼儿园、新农村、村庄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农家超市、农家书屋正在按照小城镇的建设步伐有序推进。

原北顺村党支部书记包家树接受记者采访。
包家树说,他今年78岁,在北顺村工作了50多年,该村的自然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但依然是一个脱不了贫致不了富的村子。2012年3月16日、17日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和村里的群众代表、党员代表、干部同吃同住召开了座谈会,王三运提出制约北顺村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代表全村人民说,根本原因啊,农业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去,水、电、路一直制约着北顺村。
包家树介绍,过去北顺村有句顺口溜“北顺村人,吃饭种小麦,用钱种韭菜”,但这是一种单一的发展。自从2012年联村联户开展以来,北顺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家树用诗句描绘了北顺村的变化。
情系双联北顺换新颜
联村联户整三年,北顺大地换新颜。
从东向西一条线,武漳公路直横穿。
南北铺面商企茂,各干其事不能闲。
川地银装聚宝盆,高山绿化树摇钱。
村庄田间路硬化,住宅新颖楼房连。
太阳能灯真实惠,大街小巷光都沾。
村东学校幼儿园,孩子念书无挂牵。
中心广场文化站,吹拉弹唱自乐班。
琴棋书画交流广,根雕奇石异彩添。
干部团结新表现,党群关系鱼水连。
经济上升翻两倍,人均收入上万元。

走进北顺村,沿着新建成的村硬化道路,走上不到500米的距离,便来到了武山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干净整洁的院落,给人一种不像是走到农村,而是来到一个文明城镇。随后记者在村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北顺村产业孵化园,新建成的电商心中更是让记者对该村刮目相看。走进北顺村幼儿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办公室,整齐化一的孩子午休室,高端大气的幼儿园设施,让这里孩子的教育环境得以明显的改善。北顺村村民生活的改善,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北顺村农业设施的改善,极大帮助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据悉,马力镇北顺村位于马力镇西端的龙川河畔,武漳公路贯穿东西,距马力镇区11公里。全村有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663户、3253人,耕地总面积5257亩,其中川水地3550亩,人均耕地面积1.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