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研究制定了“两定一专”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即在川区村实行定点收集、专人运输,在山区村实行定时收集、专人运输的清运机制。
前段时间按照位置分散、交通便利、方便群众、保障全面、影响较小的原则在川区村投放了15个大型垃圾箱,投入摆臂式垃圾车2辆,由镇环卫所负责清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针对山区村群众居住分散,不利于镇上集中清运垃圾的问题,结合 “1+18”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中关于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7月2日,城关镇召开了山区18村“垃圾不落地”工程启动会议,通报了山区18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宣读了《城关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和《城关镇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员管理制度》,并与各山区村垃圾运输员签订了聘用协议。

在随后举行的山区18村“垃圾不落地”工程启动仪式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裴枫向山区18村驻村干部、村干部和垃圾运输员作了动员讲话,现场为垃圾清运员发放了电喇叭等设备,正式启动了山区18村“垃圾不落地”工程。

“垃圾不落地”工程是城关镇为彻底解决山区垃圾清理难、收集难、运输难、处理难,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是通过广播、板报、宣传品等媒介,大力宣传与城乡环境卫生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教育引导群众树立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让群众认识到自觉清理垃圾和出资维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按照各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划分卫生区域,按区域多少设定1—3名运输员,按区域大小设定1—5名保洁员,明确了村组干部、运输员、保洁员的教育引导群众、巡回清运垃圾、保持环境整洁职责,形成了职责分工明确的区域环境卫生治理格局。

三是在各村成立环境卫生治理理事会,协助村“两委”管理好全村环境卫生工作,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动员群众每月缴纳卫生费,用于开展全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四是采取镇上监督村上、村上监督群众、群众监督保洁员和运输员的方式,对环境整治不力的村进行曝光,采取挂牌销号的办法,确保保洁员、运输员责任履行到位,确保“垃圾不落地”工程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