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坝:紧抓“一城、一路、一带”,打造天水“后花园”

(钱家坝灾后重建点)
(秦州区外宣办)2015年,娘娘坝镇认真贯彻区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抓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契机,以新型生态小镇为总抓手,按照“中心辐射、点面突破、内外连通、全面提升”总体思路,围绕“二核、二轴、四带、三廊”的发展布局,努力构建“十”字型产业发展带的主骨架,紧抓“一城、一路、一带”建设,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打造具有以自然生态旅游为主要特色,林业、中药材、畜牧业及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绿色、生态、文明乡镇,打造宜居宜游之所和天水市的“后花园”。

深化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全区开展的“联村联户建阵地、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娘娘坝镇深入实施“百联千扶万帮”工程,紧盯村级阵地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已建立“五簿九册”党建资料和远程教育“三簿一册”各种制度资料。牛峡、金池、白音、荣光、南峪等5村村阵地建设正在建设当中,白音村级阵地改扩建已完成;南峪、舒家坝两村党建示范点和李子、舒家坝、钱家坝、孙集四村远程教育示范点建设,已完成制度建设、软件资料完善规范和各项设施设备添置。
实施产业富民惠民工程,推进农业工作健康发展。加强旱作农业栽培技术推广,在孙集片区和白草片区11村完成覆膜3500亩。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在南峪村流转土地120亩,培植15-20㎝红豆杉5万株;在钱家坝新增牡丹育苗300余亩;在花园村新建鱼塘15个150亩,推进“冷水鱼、大鲵养殖示范园”建设;在舒家坝村新增以黄芪、柴胡、五味子、冬花等品种的中药材种植500亩。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提升宜居宜游新型生态小镇综合形象。该镇按照秦州区绿化景观“百里示范长廊”建设任务,完成自八盘山隧道至沿川行道树栽植26公里,栽植垂柳、紫花槐、云杉、合欢等行道绿化树10000余株;在舒家坝等15村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582.5亩;在娘娘坝街道添置绿化树栽植箱51个,安置简易花坛140个,新建垃圾填埋场1处。在南峪村完成墙面粉刷2000㎡,村内绿化树木栽植1200米,修砌青砖花坛400米,铺设人行道渗水砖100㎡;完成巷道硬化300㎡;已完成南峪文化广场土方垫方1200m³;完成院落围墙300米,完成石墙800米;新修河堤240米,完成沟道治理覆盖400米;完成阵地扩建133㎡的主体结构。

(舒家坝新貌)
加快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新镇建设夯实基础。钱家坝灾后重建区域按照“一心、二轴、四片区、组团联动、山水相融”的空间结构规划,以白家河流域及316国道为空间发展纵轴,以结合用地形态的自由飘带式道路系统串联各功能片区,形成独特的城镇空间形态,与一般城市方格网形态迥然不同,空间结构特色鲜明,凸显独特的风情小镇形象特色,建成后将成为天水市西南门户形象标志性区域。目前,重建安置区各项重建工程进展顺利,35栋住宅楼已基本完成了屋面挂瓦清理及室内地坪贴砖工程,暖气安装和室内墙面刷白工程。7月底全面达到入住条件受灾群众搬入新居。实施完成南峪村堤防建设240米、花园村巷道硬化3155米,沟门巷道硬化3763米、荣光巷道硬化1865米、金池巷道硬化1745米,全面改善群众居住面貌。

(建设中的钱家坝小学)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标准打造生态旅游新镇。目前,钱家坝居民住宅区农家商铺建设选址已完成;同时依托西安曲江集团分公司在天水成立的天水浩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按照突显风情特色的思路,对钱家坝区域进行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快速着力打造生态建设与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风情小镇。前期预计投资8亿元开工建设,近期即将签订开发建设协议;花园河流域依托大鲵保护区建设契机,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多功能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和山野情趣,努力打造“一带、三景、一线、若干点”,形成一个集自然生态、旅游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近郊森林公园,建成天水地区最大的休闲娱乐生态垂钓园,形成生态旅游格局。目前,已完成花园村马黄沟由江燕置业有限公司租赁土地260亩,一期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养殖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垂钓园。目前,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展开。天水隆博科技有限公司在舒家坝投资1000万元,在舒家坝村猪婆沟建设占地100亩,集休闲、垂钓、餐饮、大鲵、孔雀养殖为一休闲疗养生态观光园,已完成土地租赁,正在进行项目规划;争取交通项目支持,将打通庙川至花园、花园至李子的道路使44公里环形道路初步形成。目前沿线道路拓宽、路基整理等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