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打基础 连片开发结硕果
——武山县实施整流域扶贫连片开发纪实

近年来,武山县大力实施整流域、整片带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漳河流域以设施蔬菜为代表的整流域扶贫开发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分布于漳河流域的高楼乡位于武山县西部,是典型的贫困乡。近年来,县乡两级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全乡扶贫攻坚的突破口,按照全县“一区四片两带”的蔬菜产业发展布局,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01万元,积极实施整流域扶贫开发,在漳河流域大力发展以航天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2010年以前,高楼乡漳河流域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群众收入水平低。2011年,县、乡两级根据当地光照充足,水质好、水源足的优势,在高楼乡实施整乡推进扶贫项目,在八院、子年等8村新建蔬菜大棚800座,全力发展蔬菜产业。其后两年,又实施了柳滩和高尧两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先后投入扶贫资金378万元,建设蔬菜大棚1260座,投放扶贫贷款900万元,扶持群众自建大棚3000座。通过项目带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乡群众建棚种菜的积极性。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全乡蔬菜大棚总数已达到3450亩、10350座,建成了漳河流域无公害蔬菜基地。
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改善基础设施

为进一步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投入扶贫资金149万元,衬砌渠道3000多米,拓宽、硬化村组道路3.5公里,新建蔬菜市场两处,开展农民技术培训1100多人次。2013年,在柳滩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时,为了解决蔬菜生产的灌溉问题,移动土石方3万方,劈山开渠450米,衬砌渠道600米,修建5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开挖支渠6条2400米,彻底解决了蔬菜灌溉用水,开创了全县发展山地温室的新局面,当年每棚收入达4千至5千元,全村增收100多万元。2014年,又从外地引进了新型复合材料蔬菜大棚支架,增大了大棚空间,提高了光照度。通过大力扶持,蔬菜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民群众种菜技术得到大幅度提高。
做优做精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坚持“抓点、扩面、提质、增效”的蔬菜产业发展思路,按照优势更优、特色更特、效益更好的要求,把着力点放在提质增效上,进一步加大技术引进、品种推广、品牌培育力度,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了航天辣椒,注册了“高楼辣椒”商标,依靠新技术、新品种和航天辣椒皮薄肉厚、味道纯正的新优势,高楼辣椒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产品畅销全省各地,品牌效应凸显,蔬菜产业知名度显著提升。2014年,高楼辣椒每棚收入达到5千元以上,总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为全乡群众人均增收2600多元,蔬菜产业已成为高楼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铁杆庄稼。

在高楼乡漳河流域培育蔬菜产业,推进扶贫攻坚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四条:一是坚持整片带开发,在项目规划、项目实施中整流域推进,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扩大了带动效应;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开展扶贫开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走对了路子,选对了项目;三是坚持整体推进,在集中扶持蔬菜产业的同时,加强水利、交通、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四是坚持多措并举,在蔬菜产业培育中,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先导,以扶贫贴息贷款为补充,以充分发动群众为重点,实现了蔬菜产业的高速发展。

今年以来,县上又在西梁片带实施整片带扶贫开发,计划用2—3年时间,在城关、洛门、四门三镇的14个村,投入扶贫资金1500万元,以地膜架豆王种植为突破,同时大力扶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打造又一个整流域、整片带扶贫开发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