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山丹乡以双联行动为契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突出产业支撑和基础配套,不断创新举措,奋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拓展,使得全乡建设处处展露新颜。

全力为民办实事
走进山丹乡的车岸村,一幢幢具有江南民居风格的新农宅鳞次栉比,蔚蓝的天空与碧绿的蔬菜绿交相辉映,只见村民们正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打篮球、下象棋,好一派热闹场景。房前屋后正在实施着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机械轰鸣、人声鼎沸,一派紧张施工景象,这只是山丹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车家岭的一位村民指着盖好的新农宅,一边对记者说:“我家以前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自从建了新农村后,乡政府对我们车家岭山区农户实施整村搬迁项目,现在我们车家岭只有14户还没有搬下来,仅剩的这十几户政府也打算就在这一两年搬下来,真是托了政府的福,政府不但将水电引进了家,就连门口的路也硬化了,现在还对周边环境都进行了美化绿化什么的......”
据了解,在全乡通过修建新农村、粉刷墙体、维修渠道、绿化亮化美化等措施,彻底改善了人居环境。今年启动实施了52套别墅式新农宅的建设工程,进一步对车岸、任门、明山村综合服务中心基础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配套了相应的健身器材,同时,启动了实施了350㎡的堡子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和3亩的文化活动广场。此外,对全乡各村实施了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共清理垃圾135立方,安装路灯45盏,改造危墙550米,粉刷墙体8600㎡,安装节能型路灯25盏,修建花园8个,添置垃圾箱20个,垃圾车2辆,配备专职卫生清理人员220人。

产业引领奔富路
2014年,山丹乡采取五项措施继续发展巩固完善提升蔬菜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合理规划布局。立足完善提升,以标准化园区为方向,加快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建设,新建成车岸、周庄、任门、贺店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同时重点在设施设备、产业链条、管理模式、品牌创建、销售体系、专业化服务等方面规范提升、集中突破,共新建设施蔬菜大棚2000多座。二是完善奖补政策。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先后在这四个蔬菜生产基地完成产业路的建设,并为群众发放210万元的水泥支杆、竹竿、棚膜。三是创新发展机制。按照“合作社+种植户”、“能人大户+种植户”等模式,打破农民与农民的界限,采取边建设、边发动的方式,将蔬菜设施大棚落实到个人,确保蔬菜大棚建得起,能运行,有效益,截至目前,全乡共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7个,引进蔬菜新品种46种,其中西瓜良种8个,“盘龙韭菜”、“周庄西瓜”被认定为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4A级产品。四是优化管理服务。制定出台技术标准,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解决蔬菜大棚建设、生产中的问题。邀请县农口技术人员,对农民科学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能进行培训,先后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多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1200余人次。五是加强蔬菜安全生产。严把蔬菜生产质量关,抓好产地环境、品种选用、培育壮苗、健身栽培、病虫防治、质量检测“六大环节”,保证舌尖上的安全,通过政府补贴方式为群众引进推广豆角、西瓜、韭菜、菜花、包菜等优良品种1000多斤。
通过与帮联单位农发行、甘肃银行等部门的衔接,为33户群众发放双联惠农贷款160多万元。积极培育畜牧养殖,扶持发展养殖户10户,建成存栏量50头的肉牛养殖场1个,建成存栏量200头的养猪场1个,发展存栏量2000只的养鸡场1个,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充分利用政策帮扶和金融帮助,为玉龙沙发、保军玉器加工等5户小微加工企业协调争取贷款100多万元,用于扩大发展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群众路线活动助发展
民生实事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切身福祉,一头连着全乡的发展和稳定,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山丹乡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和民生,以实践为师,以群众为师,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真正做到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聚焦热点问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23项,征求意见建议414条,归纳梳理出17条意见建议及时进行了整改落实,做到即知即改。深入了解群众所需,进一步加强了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把民生建设落到关键处、抓到点子上,承诺为民生践诺聚民心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效。
山丹乡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全乡的核心来抓,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为抓手,始终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不断加快结构调整,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各项工作进展良好、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