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武山县因地制宜,采取“四顺应、四强化”全力加快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了西梁两年三熟粮菜高效生产技术示范点等集万亩全膜玉米、万亩正茬及复种蔬菜和万亩全膜原膜二次利用免耕栽培一体的高产、高效、优质多元化旱作农业综合性示范区。
一是顺应自然要求,强化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不断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间套复种等旱作农业技术,着力构建以正茬豆角、冬小麦、冬油菜茬复种全膜豆角为主的增收模式,形成了小麦-菜瓜-油菜和小麦-菜瓜-玉米、油菜-豆角-玉米和油菜-豆角-小麦、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原膜点播冬油菜-全膜双垄沟播豆角六种两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上半年,西梁示范点已种植全膜玉米1.96万亩,正茬和油菜茬复种全膜豆角1.43万亩。

二是顺应市场要求,强化新品种引进推广。为满足市场对新品种的需求,积极引进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易于栽培的先玉335、兴达1号等新品种。经过对玉米新品种、油菜茬复种架豆新品种、油菜茬复种胡萝卜新品种等的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适合该区域的优良品种30多个。
三是顺应群众要求,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整合项目资金,着力加大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依托玉米高产创建、高原夏菜、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大力推广玉米高产、山旱地蔬菜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原膜二次利用等多种新技术,其中,原膜二次利用种植技术推广面积达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达4000余亩。同时积极开展玉米茎腐病防治、冬小麦最佳施肥量确定、复种架豆密度试验、全膜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等十余项田间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应用于生产。
四是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采取集中培训、广播宣传、深入田间地头、现场示范指导、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年培训均在3次以上,培训指导农民5000人次以上,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万余份。通过培训,使群众及时掌握了各类新技术、新品种,并普遍应用于生产,示范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