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奋战的七个昼夜
——武山县杨河乡抗洪抢险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

7月30日下午17时,经过交通部门的日夜奋战,通往“孤岛”杨河乡的生命线——洛礼公路打通,与外界隔绝了近7个昼夜的杨河乡,终于迎来了大型机械和大量救援物资,抢险救灾局面好转。
7月24日晚上发生特大洪暴灾害之后,杨河乡便与外界失去了交通联系,洛礼、杨岷、侯白、杨草四条公路发生塌方、溜方372处,全乡27个自然村通村公路及22个自然村电力、通讯中断。全乡19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3546户16700多人受灾,房屋受损500间,其中倒塌74间,严重损坏426间;5800多亩农田受灾,2670米河堤被冲毁。
危急关头,杨河乡党委组织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不等不靠、连续作战、不怕吃苦、顽强拼搏,奋战七天七夜,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圆满的完成了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保障群众生活秩序、尽快恢复生产自救的工作任务。

及时预警 确保人员安全
夏、秋季是暴洪灾害的多发季节,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山高沟窄,杨河乡一半人口都集中在受洪水威胁的山谷地带。
乡党委在平时就防患于未然,严格做好暴洪预警和防汛物资准备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灾害性天气预警制度,在各村设立汛情预警员和巡逻小组,将40个电喇叭、57把手电分发到各村。各村利用广播、张榜告示等方式,将防汛工作分工、应急分队人员名单、责任区负责人、撤离路线、安全安置点宣传进行公示,保证群众了然于胸。
7月24日上午,连续收到多条强降雨红色预警信息的杨河乡,意识到洪灾的严重性,立即召开全乡紧急防汛工作会议,迅速对全乡防洪预警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全乡所有驻村干部全部下沉到所驻村落,将预警信息快速传达到各村和危险区域,尤其要针对重点区域和村落,尽早动员干部群众,做好转移准备。
下午15时,各村党支部立即召集全村党员干部,划片包户负责联系各户群众,安排专人时刻监视上游水情,研究转移路线,搭建临时帐篷,研究转移事宜。
迅速展开重点区域的群众转移活动。杨河、杨楼、芦河、安沟、广元、王河、小庄等村迅速挨家挨户通知群众,组织大家有序转移,坚决做到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
下午18时,重点区域的群众转移工作已经完成。
下午19时40分,瓢泼大雨倾盆而至。
晚上21时45分,县抗旱防汛办公室山洪预警信息平台监测到杨河、沿安等南部五乡镇雨量达到临界值,一小时雨量达26毫米。防汛指挥部立即向各村预警员发出一级预警信息。
一直关注降雨情况的乡党委连续询问全乡各村降水情况,得知处于危险地段的杨河、杨楼、芦河等村降水强度较大,河水已经暴涨。乡党委当机立断,马上安排党委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各危险地段和村落,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家注意了,连续下雨,山洪要下来了,大家不要睡觉,抓紧时间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情况最紧急的杨楼村,村党支部书记、预警员杨建国用广播反复提醒群众做好防洪避险准备。
大雨倾盆,截止23时24分,杨建国连续4次接到红色预警信息。
25日凌晨1时,山洪暴发,顷刻间,杨楼村全村断电,到处一片漆黑。
广播无法再发挥作用,驻村干部李维明和杨建国卷起裤腿,提着铜锣,冲进暴雨中。迎着大雨,在烂泥中一路小跑,出东家、进西家,最后一遍检查撤离情况,确保不落下一个人。
“全村村民一个不少,全部安全。”得知全村群众全部安全撤离时,杨建国老泪纵痕,用嘶哑的声音向乡党委报告。
在万分危急的芦河村,村党支部书记牛永明首先把全村的孤寡老人和五保户全部接到地势较高的自己家里,安顿妥当,而自己又坚决投入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
在24日的暴雨中,杨河乡共转移和疏散群众到达6200多人,各基层党支部有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由于组织及时,行动迅速,虽然全乡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所幸无一人员伤亡。

关键时刻 考验的就是党性
持续的强降雨,芦河村7个自然村告急、杨河村2个自然村告急、杨楼村2个自然村告急、现头村4个自然村告急……一个个告急电话,接踵而至。
一个党支部好不好,就看你在关键时候的组织能力强不强;一个共产党员作风硬不硬,就看他在危急关头的先锋作用显不显!
凌晨时分,杨河乡党委全部领导深入到基层一线,靠前指挥,副职领导分线包片,一般干部包村包点,村干部包组包户,将抗洪抢险责任到人。
全乡连夜组织成立52个党员突击队,冒雨分赴全乡抢险地点,组织排险、监控灾情、转移群众,与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乡政府所驻的杨河村就处在大南河的河谷地带,谷底两山之间的最小的距离不足30米,而洪峰过境时河道宽达20多米。所驻党员干部紧急吹响集结号,组织广大党员群众用编织袋装砂石,在危险路段、重点区域堵塞决口、加固河堤,一直战斗到天亮。
在现头村,老复退军人、共产党员王随义身先士卒,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加固堤防、疏通水道,在他精神的鼓舞下,全村干部群众比奉献、争先锋,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25日凌晨6点,乡党委书记赵旺盛冒着山体崩塌、山洪冲袭的危险,徒步进入通村公路全部被毁的重灾区芦河村查看灾情,安抚群众,和党员群众并肩修补河堤,中午12点,又急奔向重灾村杨楼村大麻地组指导救灾工作;乡长鲍天树急奔现头村查看灾情;乡人大主席李育斌在杨河村排险抢险一夜之后,不顾疲劳,徒步进入重灾区杨楼村大麻地组,继续投入抢险救灾战斗中。
严重的灾情牵动每个干部的神经,从24日起,他们就没睡上一个安稳觉,没吃上一顿应时饭,没穿上一件干净衣。
25日清晨,为全面了解全乡各村受灾情况,乡党委通过书信、口信等方式,指派专人徒步将要求传达分散到各村的干部群众,要求全乡所有驻村干部全部两人一组,立即徒步进入所驻各个自然村组织抢险自救。
而由于通讯不畅,乡镇干部又徒步返回乡政府驻地汇报情况,近的需要走1个小时,远的则要走5个小时……
很多干部连续作战几个昼夜,坚持做到如实排摸受灾情况,准确汇报工作进展,积极安抚群众情绪,全力做好沟通配合,每天与群众一道,雨里淋,泥里踩,一肩风雨,两腿泞泥,只为打赢这场抗洪救灾的攻坚战。
在重灾村杨楼村大麻地组,洪灾造成7户16间房屋倒塌,16户32间房屋被损,其中5户群众的19间房被洪水冲走13间,其余6间被泥石流掩埋,村民杨五权家的院落和房屋没有了一点痕迹。
乡人大主席李育斌勇挑重担,坐镇大麻地组6天7夜,一边积极带领党员干部清理堵塞村边的河道淤泥,及时疏通河道,堤防抢修,防止洪水进入村庄;一边挨家挨户嘘寒问暖,查看已转移群众生活情况,积极做好思想安抚工作;一边又积极汇报,联系协调相关部门抢修道路、电力设施,组织发放救援物资,为受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5200元、炉灶5套、被褥120套、面粉10袋,组织党员群众搭建避险帐篷15顶,妥善安置群众生活,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为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李育斌带领党员突击队全面排查沿途路段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的地区,指导和衔接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在李育斌同志精心安排部署下,通往大麻地组的通村公路7天后被抢通,电力、通讯等也相继接通,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情绪稳定。
杨楼村大麻地组村民权谢元主动请求将自家设为高龄老人、孤寡老人的安置点,并安排家人无微不至地照顾。
全乡救灾期间共转移妥善安置群众430人,搭建救灾帐篷81座,使用编织袋1万多条,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抢险加固河堤3600多米,清除河道杂物1000多立方米,抢修道路塌方、溜方169处,平整通村道路80多公里。
实践证明,在危急关头,杨河乡党委、政府率领全体党员干部不顾个人安危,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始终站在抗灾第一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救灾部门 没有一个掉链子
灾难袭来,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组织电力、交通、水务、民政等相关部门紧急出动,组织抢修专业队和党员突击队,徒步20多公里全力援助杨河乡。
灾情发生后,县委书记张建杰、县长索鸿宾等县上领导先后从贺岷公路经滩歌镇—岷县锁龙乡(省道306)—马坞镇—杨岷公路,赶赴杨河乡现场指导抢险救灾。
县委常委、副县长辛国海,县政府党组成员张炜先后蹲点杨河乡,现场指导抢险救灾。
在驻武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大力配合下,交通部门冒着随时山体滑坡、泥石流袭击危险,日夜奋战。
27日中午1点,洛礼公路洛门至侯堡断抢通。
29日晚20时,省道208线四门镇侯堡村便道抢通。
30日下午17时,洛礼公路武山段终于全线抢通。
同时,水务、国土、民政、消防、武警、农电、电信、洛礼公路项目办、天水公路总段等单位,及时组织专业抢险队伍,调用铲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车辆,抢时间,赶进度,全力开展抢险作业,突击抢修道路、通讯及供电设施,全面清理障碍,疏浚河道,加固河堤。
27日,在电信部门的连续奋战下,全乡固定电话和网络终于得以恢复。
30日,在电力部门的全力抢修下,全乡所有自然村的电力供应基本恢复正常。
同时,县直农发办、扶贫办、粮食局、市场建设中心、工行武山支行、新华书店等县直各双联单位,组织党员干部纷纷徒步10公里进入杨河乡,搬运救灾物资,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与群众一同开展抢险救灾。
通过全县各部门、各单位的七个昼夜的通力协作,杨河乡抗洪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目前,抗灾救灾工作仍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杨河乡党委调整工作重点,把积极妥善安置群众生活、恢复群众生产秩序、抢修通自然村道路、防范次生灾害发生作为首要任务。
然而,摆在杨河乡面前的任务任然艰巨,党委坚持把抗洪救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做到思想不麻痹、工作不松懈,汛期结束之前,继续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搞好宣传活动,完善防洪救灾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值班制度,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政令畅通,确保抗洪救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万无一失。
面对突如其来的7·22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及7·25暴雨暴洪等自然灾害,武山县杨河乡党员干部众志成城、艰苦奋斗,在乡党委的有力领导下,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灾害预警,积极组织抗洪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全力协调救灾工作,为夺取抗灾救灾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委,就是一座丰碑。当自然灾害袭来时,杨河乡党委、政府心系群众,不等不靠,快速作为,书记、乡长冲锋在前,团结带领党政班子成员和全乡党员、干部和群众奋勇抗洪抢险救灾,保证了大灾之中全乡无一人伤亡。在抗击自然灾的严峻考验中,杨河乡充分发挥了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用行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