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进程
——武山打通农村经济发展“命脉”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堪称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今年,武山县狠抓农村公路建设,使农村发展步入“快捷通道”。2012年,全县实施通畅工程37条110.7公里,涉及11个乡镇、78个行政村,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公路的行车条件,有效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武山县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农村道路建设呈现出领导重视程度高、工程数量多、质量标准高、投资大、群众参与广泛、受益群众多、群众满意度高的喜人局面。全县形成了以天定高速公路、316国道、四马公路、城咀公路、姚杨公路为“五纵”,磐草公路、洛礼公路、城沿公路、贺岷公路、武漳公路为“五横”的“五纵五横”公路交通网络,实现了“高速通省市,快捷出县城,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建设目标。这些农村公路的建成,使最边远的乡镇到达县城的时间由过去的3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最边远的村由过去的2小时缩短到1小时到达乡镇所在地,极大改善了沿线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

为加快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武山县紧紧围绕沿天定高速公路10万亩蔬菜产业带“一园三区”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实施了洛门、城关、马力、山丹、鸳鸯等5乡镇川道地区蔬菜产业道路建设。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共完成园区产业道路28条12.7公里,完成投资594万元。这些蔬菜园区产业道路的建成,大大方便了群众蔬菜种植和运输,为全县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同时,县上按照“旅游靓县”的战略要求,依托世界第一摩崖浮雕水帘洞拉梢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木梯寺、卧牛山、老君山省级森林公园、草川大草原、武山温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继建成水帘洞道路、木梯寺道路、温草路、城沿路前段等旅游道路4条50.8公里,带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全县公路网络化,通乡公路柏油化、通村公路水泥化、村内道路全硬化”是武山县今后发展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思路,也是该县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扎实推进“双联”行动的目标。今年以来,该县继续坚持“项目支撑、财政补助、社会赞助、群众投劳”的筹资机制,投入资金8584.87万元,实施了通畅工程37条110.7公里,双通工程15条57.9公里。目前,乡镇通油路率达到100%,100%的行政村实现了通四级以上砂砾路,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武山县紧密结合群众的实际需求,多措并举建设农村公路,结合蔬菜产业优势,完成马力北顺付门蔬菜园区、鸳鸯丁门蔬菜园区、山丹周庄蔬菜园区产业路28条12.7公里;结合“双通”工程,修通联系村马力镇双场5村10公里通村道路,从根本上解决了该村147户800多人出行不便的问题;紧紧围绕联系村钟山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最需要的行路难问题,投资200多万元硬化马力镇石坪至钟山5.7公里通村道路,彻底解决了7个自然村16425名群众的出行难问题;结合乡镇意见,投资64万元硬化高山至李咀1.6公里自然村道路,解决了100多户,400多人的出行难问题。一条条通向偏僻山村崭新的水泥路,深刻反映了武山群众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变迁,成为了农村发展的直接见证。(特约记者何辉车永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