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建设工程全面开花
——武山县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报道之三
特约记者 陈晓明 何辉
武山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促进了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创新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健全完善科学有效、规范运行的工作机制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县上建立了五项制度,将30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分解到县四大组织领导身上,实行领导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通报评比制,督促检查制、质量终身责任制,通过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促进了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扎实有序地开展。
各部门、各单位站在全县长远发展的高度,加强部门间的互相配合,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了工作合力,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整合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前半年,县上抢抓机遇,争取国家投资项目73项,总投资6.23亿元。论证储备项目32项,申报项目129项。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项,签约资金9.96亿元。全县上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坚持最大限度地挖掘四大资源优势,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打造品牌优势,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在积极实施好各项农业开发项目的同时,县农发办加快了榜沙河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该工程总投资2154万元,灌溉面积达5.12万亩,受益24个行政村4万多人。已建成干渠渠首1座,衬砌干渠9.2公里,渠系建筑物46座,年内可建成并投入灌溉。
县交通局结合实际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68公里,总投资7625万元,力争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四马公路是一条重要的集散公路和乡村连接出口通道,路线全长51公里,受益人口约12万人。丁家门至高楼公路全长12.9公里,这条工路的建成将彻底打破武山西北部的交通“瓶颈”。
县水利局整合资源加大流域治理,西山梁2万亩梯田项目,规划总面积2.09万亩,目前已完成机修面积6100亩,田间道路15条25公里。屏凤山坡耕地水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三年期间共完成坡改梯3332公顷,今年在高楼乡秦湾沟流域提前开展1万亩梯田建设任务。张沟坝系工程今年开工建设4座淤地坝。随着夏收的推进,梯田建设工程已自东向西全面施工建设。
新农村,新面貌,新希望。滩歌镇黑池殿村是省级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镇整合资金,以建设“全市一流,全省领先”的新农村为目标,在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基础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新农办等单位与各乡镇紧密配合,以“川区水利化、山区梯田化、饮水安全化、道路网络化、村庄整洁化”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由县财政投资450万元,补贴水泥1万吨,重点对40多个村进行村内道路硬化。投资500万元,年内新修240条340公里田间道路和60条280公里自然村的通村道路。建成了城关至洛门渭河堤防3.5公里。涉及3乡镇17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供水主管网的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已完成坡改梯田5200亩。建成农村沼气1600眼。12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培训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投资250万元的100个村的农家书屋进入建设阶段。
以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市级城乡清洁工程试点县为契机,各个村庄实施“清洁工程”,积极开展以改厕、改灶、改圈和治理脏、乱、差等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彻底改善了人居环境,使新农村建设品位进一步提升。全县35个市级推进村已有29个村基本实现了“八通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