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校运会女子3000米决赛中,机电工程学院23级新能源汽车2班李燕红同学以12分53秒62的优异成绩强势刷新校纪录,超越原13分13秒44的纪录近20秒,在耐力与意志的比拼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突破传奇。

压力下的成长密码
追溯热爱的起点,初三备考的暮色操场是故事的开端。面对升学压力,李燕红总在课间奔向跑道,让步伐碾碎焦虑,让晚风带走疲惫。“那时的每一圈奔跑,都是与自己的和解。”她说,长跑不仅是身体的舒展,更成为青春期对抗压力的“精神铠甲”,在日复一日的挥汗中,一颗关于坚持的种子悄然扎根。
信念铸就逐梦底气
大一加入学校国旗护卫队的经历,成为她蜕变的关键。晨曦中的正步训练、星光下的体能拉练,不仅锻造出强健体魄,更让“坚持”二字融入血脉。“护卫队教会我,有些目标需要用日复一日的咬牙来靠近。”当她将“破纪录”定为目标时,国旗护卫队赋予的坚韧早已化作赛场拼搏的底气——这不仅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更是对初心的致敬。
十公里的自我对话
为突破极限,她开启“双程训练法”,每晚9点30分,晚自习后的操场准时出现她的身影,3公里基础跑打底,再加码7公里耐力跑,累计10公里的夜训成为日常。首次站上3000米赛场的她,在第四圈遭遇高温与体能的双重考验,双腿如灌铅般沉重,“放弃”的念头数次闪现。但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如强心剂注入体内:“不能辜负大家的期待,更不能辜负每天夜跑的自己!”最后一圈,她迸发全部力量冲刺,以超出训练最佳成绩6秒的绝对优势撞线,让汗水在纪录簿上留下闪光注脚。
在奔跑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个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跑线。”赛后采访中,李燕红目光坚定,透露未来将挑战半程马拉松,继续拓展运动边界。谈及学业与体育的平衡,她分享秘诀:“高效时间管理让两者相辅相成,运动后的专注度反而让学习更有动力。”她向全校同学发出邀约:“3000米赛道从不缺少勇者,只要站在起跑线,就是超越自我的开始。”
以奔跑之名诠释青春风貌
基础部(体育部)主任裴成斌在点评中表示,李燕红的突破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彰显,更生动诠释了甘林学子“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精神底色。“体育的意义,在于教会我们用坚韧面对挑战,用热爱奔赴未来。期待更多同学在运动中挖掘潜能,在人生的各个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