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掌握全市不同区域小麦主栽品种抗病虫变化,及时发布病虫害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情报,确定最佳防治适期,制定综合防控方案,科学指导大田防治,9月24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植保植检技术人员在秦州区平南镇完成冬小麦抗病虫动态观察圃种植工作。

观察圃种植地点均是小麦条锈病越冬、越夏区,适宜条锈病的发生和扩散流行区域,市级观察圃主栽品种40个,包括兰天系22个、天选系8个、中梁系7个、陇鉴系1个、诱发品种2个,代表面积占全市冬小麦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同时,为了使小麦条锈病发病更充分,观察圃周围种植了铭贤169和晋麦22号2个诱发品种。所有品种不实施药剂拌种,整个生长期内不采取任何农药等防治措施,各品种发病情况能够反映出全市大田主要病虫发生动态。
秋苗期至翌年小麦成熟期,坚持定时、定点、定人的“三定”监测调查制度,每隔7天调查一次,详细记载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准确研判全市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趋势,及时发布病虫预警,为科学防控赢得主动,同时也为全市小麦多抗源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秦州区平南镇观察圃监测点是全国农技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内容之一,通过小麦条锈病抗病虫动态观测圃、孢子捕捉仪、多维环境气象监测仪等数据资料系统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我市乃至全国小麦条锈病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新闻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