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关心的引洮供水工程 天水区域已安全运行1800多天……
牢记嘱托 管好用好这一民生工程
——回访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何慧娟 裴婷婷
“引洮供水工程建得很好,解了燃眉之急。要多抓这样造福人民的工程,切实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9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视察时,结合展板听取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真切地回忆起2013年初到施工现场考察、指导解决施工难题的情景。当得知近600万群众从此告别苦咸水后,总书记十分高兴,他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让这项工程为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发挥更大效用。
天水,因“天河注水”而得名,但却是一座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城市。自2019年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全线通水以来,这项惠及天水区域80多万群众的民生工程已经安全平稳运行1800多天,累计为天水城区和甘谷县供水14200多万立方米。这股澄澈的清泉穿隧洞、劈峡谷,翻越崇山峻岭,一路奔腾而来,流入万千百姓家,解了龙城之“渴”。
10多年来,引洮供水工程多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注。民生工程,建好只是开篇。管好用好,让它长久惠及民生,才是重中之重。在过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引洮供水工程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对城市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群众对这一圆梦工程有何感受?作为项目建设管理方,又要如何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做好工程的管理维护?
水润民心群众生活更甜美
“你看现在多方便,任何时候拧开水龙头都有干净的自来水往出流。”9月14日中午,记者走进秦州区山水嘉园B区居民闫维州家时,他刚吃完午饭正在洗碗,说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天水视察时关心引洮供水工程,他激动地说:“没想到总书记也关心着咱的吃水问题,现在好得很,再也不用为水发愁,日子更甜美了。”
想起多年前缺水时的场景,闫维州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候时不时停水,经常得半夜起来接水,有时候连续停几天,大家就得去楼下广场排队接水,我家当时还没住进电梯房,水接得少了不够用,多了又太重提不上楼……”
与闫维州一样,家住秦州区天水郡附近的胡阿姨也曾为缺水的事非常烦忧。“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家里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桶子盆子,只要水来了就想着要多攒一些,厨房攒的用来洗菜做饭,卫生间攒的用来洗衣服,洗完衣服还不能倒,要留着冲厕所。”
胡阿姨告诉记者,因为停水停怕了,也攒水攒惯了,引洮供水工程刚通水时,她还会经常接几桶水备着,但后来她发现再没停过水,就慢慢攒得少了。“把那些桶子盆子收起来后,现在你看多整齐,厨房台面干干净净,卫生间也宽敞多了。”胡阿姨开心地说。
记者发现,洮河水的到来不仅让居民用水更加便捷,也让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我们这片属于供水管网末梢地区,以前停水特别频繁,送水时居民要提前排队接水,经常会因为插队引发口角,很伤邻里和气。现在好了,引洮供水工程通水以后就没停过水,大家再也不用为水发愁,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秦州区藉水北路社区工作人员严国良说。
采访中记者得知,自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标,到目前为止已安全运行1800多天,截至今年8月20日已累计向藉口水厂及甘谷供水14220.72万立方米,供水量逐年增大、受益范围和受益人口逐步增加。
“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通水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天水城乡80万群众的生活用水和二、三产业发展用水问题,供水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甘肃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水区域公司副总经理祁福川说。
一池碧水助力城市发展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秦州区藉口镇的杨家湾调蓄水池,放眼望去,宽阔平静的水面碧波荡漾,成群结队的白鹭时而盘旋在空中,时而停留在水面,与蓝天白云、粼粼水波相映衬,形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
记者得知,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的建成通水,不仅让杨家湾调蓄水池成为了生态良好的白鹭栖息地,更让全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祁福川说,在引洮供水工程通水之前,作为秦州、麦积城区人民赖以生存的西部水源地(西十里水源地)、东部水源地(慕滩水源地)和南沟河水源地,地下水补给已严重不足,3个水源地均超期服役且产量逐年急剧下降。
“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向天水城区供水后,同步置换出了占地面积达21639亩的天水市西部水源地,不仅拓展了天水市西部城市发展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了秦州新城全面开工建设土地制约的问题,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现状。”祁福川说。
水来百业兴。引洮供水工程的实施不仅解决了民生难题、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在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水是全省重要的以制造业、物流业及旅游产业为发展重点的中心城市,城区居民、工业、生态及其他用水权重为40%:38%:22%,水资源的短缺在较长时间内成为制约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之一。
“城区引洮供水工程通水后,充足的水源加速了城市开发,增强了城市发展动力,成为了招商引资的优势,也为工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优质的水源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产业优化布局。”祁福川说。
天水华天电子集团是我国最早从事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器件研制生产的企业之一,半导体封装技术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在全国电子信息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的龙头企业,也曾一度因缺水而犯难。
“芯片生产过程中要用水清洗、冷却,用水量极大,但之前用的地下水水质欠佳不说,到了每年用水紧张时段,全市要分区段限时供水,因停水还会导致产能受限。”天水华天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动力部部长杜在鹏说,自从用上了洮河水,不仅供水稳定,水中钙镁离子也显著减少,设备中的反渗透膜由以前的每个月清洗一次到现在只需两个月清洗一次,大大降低了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提高了企业产能。
牢记嘱托守好供水“生命线”
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自定西市通渭县榜罗镇境内的引洮二期四干渠末端取水后,越深谷、穿群山,历经9座隧洞、5处暗渠、3座倒吸虹以及诸多阀门、闸门及启闭设施,才到达杨家湾调蓄水池,然后进入藉口水厂进行净化处理,最后流向千家万户。
一汪清澈甘冽的洮河水,顺着供水管道流向城市社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的背后,离不开“供水人”的默默坚持和守护。
“10年前工程开工建设时我就参与其中,当看到一条条焊缝焊接完成达到运行要求时、当得知两个施工标段碰头连接时、当整条隧洞全线贯通时,我们都很振奋,因为我们又离胜利、离对天水人民的承诺近了一步。”甘肃水投天水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哲说。
虽然工程已建成投运5年时间,但回想起2021年9月27日通水当天的情形,王哲依然历历在目。
“当时,听到主席台下达‘正式通水’命令后,阀门打开的一瞬间,看到源源不断的洮河水冲流而下,整个人特别激动,感觉这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王哲说。
记者来到距离杨家湾调蓄水池不远的调度中心看到,蓝色大屏幕上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信息化系统正在运行,可对倒吸虹进口出口、杨家湾调蓄水池进口调流调压阀、藉口水厂阀井等各项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工程全线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共布设阀井109处,有效监测管道压力及流量,同时在调度中心配备24小时专人轮流值守。我们会根据天水城区以及各受水区域用水情况适时调节供水流量,确保正常向天水城区及各区域稳定供水。另外,在降雨量少的时候,我们还会适时加大上游来水流量,保证库区杨家湾调蓄水池水量稳定在120万立方米。”甘肃水投天水水务集团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引洮管理部部长彭正平说。
虽然洮河水的水质好、硬度低,但净化处理工作依然不可或缺,而这些环节都是在位于秦州区籍口镇的藉口水厂内完成的。
“洮河水在杨家湾调蓄水池短暂停留后,进入格栅间截流较大悬浮物和漂浮物后投加臭氧,消除对水质有害的有机物质,进行除臭、除色、除藻预处理,然后降浊、加次氯酸钠进一步消毒,再通过南北两线供向城市管网,目前每天为城区供水量约8万立方米。”藉口水厂职工姚慧玲说。
良好的水质是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记者在水质检测中心看到,各类检测设备应有尽有,身着白色工作服的检测人员正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我们在秦州和麦积两区共设有38个取样点,每天会选择其中几个点取样,对细菌、大肠杆菌等8项指标做常规检测,确保每天出厂的管网水达到国家要求的指标。自从接入洮河水之后,水的硬度有了大幅下降,居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水垢减少了。可以说,引入洮河水后我们的市民喝上了更高质量的饮用水。”天水市康润检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雒娟说。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天水视察时专门结合展板听取了引洮供水工程情况,这让很多“供水人”感到激动又自豪。在得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工程维护和管理后,他们更是干劲十足。
“引洮工程不仅关系着受益区老百姓的吃水问题,更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深切嘱托,在以后的工作中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好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确保工程管得好、用得上、效能久,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水资源保障。”祁福川信心满满地说。
水润万物,泽被苍生。奔流不息的洮河水穿山越岭而来,一幅群众安居乐业、生态良好宜居、产业欣欣向荣的幸福图景在龙城天水渐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