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检疫是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调运检疫的前提基础,也是监测与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有力措施。今年以来,天水市、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宣传培训,加密监测网点,狠抓措施落实,认真开展了植物产地检疫工作,全力保障全市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加强农业植物检疫宣传。4月份以来,市、县区以“加强植物检疫,保障种苗健康,守护农业安全”为主题,在“4.15”国家安全日、“5.12”国际植物健康日等时间节点,以及关键农时,采取深入农业制种企业、良种扩繁和蔬菜种植基地等线下宣传和利用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线上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生物安全法》《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企业有关人员和广大群众对植物检疫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方面重要性的认识。上半年,全市举办现场宣传会12场次,发放明白纸3000余份。

二是严格种苗产地检疫。今年全市有8家制种企业申报产检,主要涉及小麦、冬油菜、南瓜、菜豆、番茄、辣椒、茄子、韭葱等农作物。按照产地检疫规程,组织专职植物检疫员根据作物关键生育期,陆续开展田间调查,检验检测,核定产量,实地了解种子繁育生产状况,包括植物种类、品种、生产地点及面积。初次引进田间试纸条筛查新技术,重点对番茄、辣椒对外制种和西瓜嫁接育苗棚进行全面监测。截至目前,全市签发产检合格证21份。

三是强化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市、县区植保植检机构聚焦重大疫情、重要渠道、重点区域,全面开展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和阻截防控工作。根据植物疫情监测与防控工作要求,科学调整设立植物疫情监测点,在作物全生育期进行监测调查,对植物疫情的发生、传播进行预警,防止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蔓延。尤其在秦安、麦积果汁厂及周边果园加密布设监测设备,严密监测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上半年,全市设立监测点255个,挂设性信息素诱捕器2100个,监测面积3.3万亩。
(新闻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