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庆典倒计时 天水进入“伏羲时间”
王浩
仲夏的天水,郁郁葱葱,景色宜人,加之麻辣烫的火热,让这座小城又添几分活力。“伏羲又称宓羲、太昊、皇羲等,在《史记·三家注·三皇本纪》中记载:‘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成纪就是我们现在的天水……”伏羲庙的讲解员熊瑞琪正在向游客讲述伏羲的起源,这已经是她接待的又一波游客了。最火爆的时候,一天伏羲庙景区单日游客量可达近2万人,这么庞大的工作量,在他们脸上却看不出疲惫,大家都是铆足劲展示天水人民的热情好客。
天水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年—1484年),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庙。天水自古就有民间祭祀伏羲和官方祭祀伏羲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秦文公十年就在渭水流域用“太牢”之礼祭祀伏羲,至明代由官方主持春秋两祭,一直延续至今,相沿成俗。当踏入天水的那一刻,若是提到伏羲,每一个天水人都能为你介绍伏羲的丰功伟绩,以及公祭伏羲大典的恢宏场面,言语间满是赞赏与自豪之情。
“伏羲画卦画的是时间和空间运行图,时间为天,空间为地。我查阅了人类目前存在的资料,包括几大文明古国关于时空的创立资料,只有中国的《周易》中记载了伏羲创立时间和空间的记忆。”这是西北师范大学徐兆寿教授在日前探讨天水爆火后谈到的,他讲到天水真正的顶流不是麻辣烫,而是伏羲。徐兆寿用半生时间都在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伏羲文化也是他研究的一部分,因此经常能看到他出现在公祭伏羲大典上,讲伏羲,道八卦。
公祭伏羲大典,可是一桩官方大型的庆典,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运行程序与秩序。从前期的仪式准备活动到仪式进行过程中的每个具体环节,都具有深刻的实践象征意义。每年进入6月,整个天水都会集中力量共同去完成大典工作。今年也不例外,公祭伏羲大典时,天水儿女都会积极充当志愿者,参加城市环境整治、义务打扫社区和背街小巷等活动,形成了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办节会,共建美好新家园的局面。
“公祭伏羲大典时,会来很多国内外宾客,每个市民都是城市的‘名片’,因此我们要以公祭伏羲大典为媒,给国内外游客留下美好印象。”这是市民接受采访时的话语。公祭伏羲大典已经成为天水市民向外宣传天水使命般的存在,每一个人都会觉得自己责无旁贷,这可能也是天水为什么持续发“热”的能量所在。
近年来,天水市还着力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持续深挖伏羲始祖文化内涵,而且为了讲好伏羲故事,天水文旅还持续发力,拉近与人民的距离。先后创作出《一画开天》《天水千古秀》等剧目,引领观众在“情境式体验、浸入式品鉴、移动式观赏”中感受古老深厚的伏羲文化。
从古至今,对于祖先的崇拜是中华民族保持子嗣延续、文化延盛的重要精神传承,而那些身在异国,远离故土的海外游子就需要一个能够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寄托。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自然就成为了能够寄托海外华人华侨精神需求的“根”。而天水,这个天道之根永久保存的地方,自觉担当起追根溯源的使命。2024(甲辰)年公祭伏羲大典,相信依旧会用更热情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把这张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