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天水市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打造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载体和有效抓手,聚焦“提质”“扩面”“强基”,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扶持,全力推动国家、省级、市级、县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联创共建。2023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园区总产值达到193.84亿元,园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高出周边群众收入20%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一、高位推动精心谋划,构建协同推进建设管理新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将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统一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安排强调,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研究推动园区创建工作。组建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工作专家组,协同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工作。各县区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秦州区、麦积区、张家川、甘谷县等县区专门成立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园区创建各项工作。全市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新格局。

二、聚焦优势科学布局,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园覆盖面。聚焦优势县区、优势产业、优势品种、优势主体,坚持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分级创建、梯次推进,加快构建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省市级园区为骨干、县级园区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体系,全市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27个,园区总面积达到341.59万亩,吸引入驻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81家。秦州、秦安、甘谷3县区进入国家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秦州区入围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秦州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麦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有序推进,甘谷县磐安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面完成创建任务,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展良好,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优势主体创建县级现代农业园区,打造36个“小而精”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典型。

三、搭建平台促进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龙头集中、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的平台优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69个、新技术122项,实施果园防灾减灾设施13087亩,引进推广新型农机具5918台。入园企业新建日光温室311亩、蔬菜钢架大棚8389亩,新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48个,建成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5320座,冷藏保鲜能力达到126.1万吨。培育发展农村电商主体809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18家,秦安县省级产业园桃园智慧管理系统、张家川县省级产业园视频监控系统等建成投用。组织园区经营主体申报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30个,花牛苹果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45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品牌目录。麦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物流园区、秦州区果品和中药材加工项目、秦安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化、信息化核心区投资建设,全市园区累计引进农产品加工生产线102台(套)。

四、强化保障规范管理,夯实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根基。制定落实《天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和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从项目建设、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采取争取项目、整合资金、银行贷款、撬动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园区建设资金不足难题。累计争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财政奖补资金2.2亿元,累计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55.6亿元,协调金融机构为入园企业贷款4.2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园区创建工作。制定执行《天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标准》,完善产业园创建标准体系,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园区创建纳入县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和市级对乡镇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季度督查考评重点,每季度进行实地督查调度,督促推进。麦积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绩效中期评估中位列全国第20名。

(新闻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