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以来,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药品安全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牢安全底线,规范市场秩序,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智慧监管,药械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秩序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加强组织领导,责任体系不断健全
一是强化各级责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常务会议专题学习《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各级各部门突出“四个最严”要求,紧盯关键领域安全,完善药品安全风险会商、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组织召开“两品一械”质量安全风险会商会议等,开展化妆品安全突发事件(Ⅲ级)应急演练,聘任市级药品检查员(第一批)69名,以上率下推动药品监管工作落实落细。二是严格特殊药品监管。坚持问题导向、风险防控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疫苗管理责任体系,规范现场接种流程,严禁各级疾控中心、医疗机构从其他渠道购进疫苗,对全市8家疾控机构和166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单位开展全覆盖监管,及时督促整改疫苗储运管理存在的问题,检查疾控部门98户次、检查疫苗接种单位1445户次,发现问题53个并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对4家新设美沙酮门诊加强现场指导验收和法律法规培训,与85家药品批发企业、使用单位签订《特殊管理药品经营使用安全管理责任书》,监督销毁和无害化处理过期精麻药品348支。三是开展“两法两条例”宣贯。利用网站和“两微一端”等,开展药品安全知识公益宣传,及时解读药品安全监管政策,全市举办“两品一械”培训班12次,培训监管执法人员1639人次、市级药品检查员69人次、从业人员10904人次,线上线下开展“化妆品安全科普宣传周”“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等活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老百姓安全用药用械用妆水平。
坚持分类施策,日常监管显著增强
一是分级分类监管到位。依据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状况进行分类分级监管,全市三级监管企业152家、二级监管企业37家、一级监管企业623家。对无菌植入类、贴敷类以及网络销售等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组织检查企业1460余家、排查风险隐患163个、消除风险隐患161个。回收过期药品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设立覆盖城乡“居民家庭过期药品回收”便民点181家,全年累计回收过期药品1067种,有效净化了药品市场。二是推行智慧监管到位。全面推广应用“四类”药品实名登记系统、“化妆品监管APP”等智慧监管平台,零售药店“四类”药品实名登记系统使用率达100%。深入推进药品监管追溯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入驻“码上放心”平台,截至目前,涉及集采、毒、麻、精、血液等重点药品经营企业入驻率达100%。同时,“小柴胡汤丸质量标准提升”课题全面完成,“亚麻提取分离物活性研究”课题有序开展,各类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取得满意结果。三是飞行检查整改到位。深入实施日常监管网格化,对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检查落实全覆盖,组织飞行检查药械经营企业339户、医疗机构882户,限期改正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深化市场监管、卫健、公安、医保等部门协同联动,积极开展新冠病毒疫苗、医疗美容药械、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检查。
压茬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取得实效
一是督促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印发《致全市药品零售经营者疫情防控告知书》1720余份,签订责任书119份、约谈224户、责令改正67户、责令停业整顿37家,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并曝光零售药店高价销售医用口罩等行为6起。二是开展药械质量监督检查。以医用口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为重点,对全市9家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点开展药械质量监督检查,专项抽检医用口罩24批次,对4批次不合格医用口罩涉及单位进行立案查处。三是积极开展“甘肃方剂”煎制检查。督促煎制单位严把中药饮片质量关,全市39家煎制单位累计煎制“岐黄避瘟方”74449剂、“宣肺化浊汤”19167剂,确保汤剂质量安全有效。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