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天水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坚持政治引领,强化使命担当;提升监管效能,严守安全底线;推进融合创新,服务发展大局”的总体思路,立足新职责新定位,在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中作出新谋划、实现新发展,在聚焦主责主业中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全市市场监管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商事制度改革提质增效,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调整下放药品零售企业许可、3类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商事主体登记事项,完善政务服务事项292项,个体工商户“秒批”增至8类63个经营事项,梳理“一日内办结”事项25项,梳理“零跑腿”事项99项,企业注册一天办结率达到95%以上。
——全面开展团队化帮办服务,通过“网上办”“预约办”“邮寄办”等方式,办理许可业务4.83万件次。全年指导完成“个转企”901户、累计达4469户;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5万户、累计达17.80万户,新增注册资金288.48亿元、累计达2507.06亿元。
质量基础不断夯实,质量强市建设加快推进
——完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702批次、合格率97.9%。培育指导12家企业申报“市政府质量奖”。
——深入32户企业开展现场“问诊把脉”,为50家企业出具“诊断书”,精准实施“一企一策”帮扶措施。
——在12处人流量较大集贸市场配置“公平秤”13台,在全省“计量岗位技术大比武”中荣获三等奖。
——全市有2家企业获得省政府质量奖、3家单位获得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各级政府质量奖达45项。
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更加强劲
——“天水花牛苹果”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和“羲皇”牌食用菌等8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6个大樱桃品牌在第五届中国樱商大会上入选中国樱桃产业榜样100品牌,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一专利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全市新增商标申请量2207件、注册量2119件、有效注册总量10744件(其中驰名商标17件、马德里注册商标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6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
——新增专利授权896件、有效发明专利31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06件。国际专利申请1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甘肃省专利奖30项、甘肃省专利发明人奖5人;
——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户、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1人荣获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个人”。
执法监管力度加强,“四大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引领企业”28户,“放心肉菜示范超市”9个,“餐饮美食街”10条。重大活动接待酒店、中央厨房、集中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陇上食安”智慧监管平台使用率达100%。
——完成全市84户食品小作坊进行改造升级。市、县两级开展食品安全抽检11690批次、完成检验9748批次、合格率98.4%,食品快检51216批次;农产品抽检24193个,合格率达100%。完成药品检验401批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3034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775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264份,药物滥用报告164份。
——持续加强绿色生态产业、有机产品等认证,全市455个组织获得各类认证证书1612张、77家企业具有3C产品符合性声明975份。
——完成农膜、纤维制品、煤炭等31种工业产品监督抽查820批次,合格率97.8%。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质量安全事件。
聚焦重点领域,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加强
——市、县区全部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议事协调机构,认领双随机监管事项458项,发布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417个、任务494批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4095户、完成检查3612户,推送公示检查结果3612户、公示率100%。
——通过双随机抽查立案查办违法案件29起。
——2020年度市场主体综合年报率为98.44%,依托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录入涉企信息2.26万条。制定市场监管领域 “两轻一免”行政处罚清单,办理行政执法案件540起、罚没收入368.2万元,其中柔性执法案件395起。
集中整治行业乱象,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深入开展“护苗”“净网”“秋风”“剑网”“双打”“一难两乱”等专项行动,查办民生领域案件109件。畅通消费投诉渠道,受理投诉举报7099件、办结率96.5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88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