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掌握全市当前越冬作物苗情及土壤墒情,及时指导做好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天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县区农技人员于11月20日至24日对全市不同区域冬小麦、冬油菜苗情、墒情进行了调查。今年秋播期间阴雨较多,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土壤墒情较好,冬小麦、冬油菜出苗正常,苗情较好。
一、越冬作物苗情
据调查统计,我市冬小麦一类苗比例较去年同期偏低,二、三类苗比例偏大,冬油菜长势与去年基本持平。
1.冬小麦苗情。今年全市冬小麦播种面积192.8万亩,比去年增加1.46万亩,平均亩基本苗26.14万株,平均单株分蘖1.89个,亩总茎数75.63万茎,平均次生根2.98条,平均次生根长度3.19cm。其中:一类苗面积75.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9.1%,较上年同期减少6.23万亩,平均亩基本苗27.9万株,平均单株分蘖2.17个,亩总茎数88.44万茎,平均次生根3.2条,平均次生根长度4.34cm;二类苗面积95.5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9.6%,较上年同期增加4.66万亩,平均亩基本苗24.86万株,平均单株分蘖1.84个,亩总茎数70.6万茎,平均次生根2.35条,平均次生根长度2.73cm;三类苗面积21.9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11.3%,较上年同期增加2.63万亩,平均亩基本苗27.44万株,平均单株分蘖0.93个,亩总茎数52.96万茎,平均次生根1.79条,平均次生根长度2.57cm。
2.冬油菜苗情。今年全市秋播冬油菜61.27万亩,平均亩基本苗4.84万株,单株叶片6.46片,根茎粗0.88cm,根长11.86cm。其中:一类苗面积29.7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8.6%,平均亩基本苗5.49万株,单株叶片7.07片,根茎粗1.03cm,根长15.96cm;二类苗面积26.3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2.9%,平均亩基本苗4.46万株,单株叶片6.76片,根茎粗0.82cm,根长11.74cm;三类苗面积5.1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5%,平均亩基本苗4.19万株,单株叶片5.15片,根茎粗0.48cm,根长7.32cm。
二、土壤墒情
据各县区对不同区域小麦、油菜田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测定,各地土壤水分状况基本适宜越冬作物的正常生长。全市小麦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5.47%,10-20为17.3%。其中:浅山区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4.66%,10-20cm为16.59%;二阴山区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6.9%,10-20为18.37%;川台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4.85%,10-20为18.61%。全市油菜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8.09%,10-20cm为19.53%。其中:浅山区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7.39%,10-20cm为18.79%;二阴山区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9.34%,10-20cm为20.36%;川台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7.54%,10-20cm为19.44%。总的趋势是土壤含水量二阴山区高于浅山区和川台地,浅山区和川台地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

三、田间管理指导建议
1.抓好耙耱镇压。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抓好越冬前麦田镇压和防冻保苗。积极发动群众,及时耙耱、镇压塌实土壤,弥合土壤越冬裂缝,减轻水分散失,促进根系与土壤密接,将土壤深层蓄水提到耕作层供小麦次生根吸收利用,促进根系发育,确保冬小麦返青生长,并能抑制冬小麦主茎旺长。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的原则,对有土壤裂缝、地表有干土的麦田,可以通过镇压提高小麦越冬能力。对土壤湿度较大或已封冻的地块不宜镇压,防止压断麦苗造成死苗;对晚播麦田要轻压不要重压,避免出现机械损伤。同时,要强化土壤封冻后田间管护,防止牲畜、家禽、野生动物等践踏田块。镇压宜在土壤开始冻结、地表有一定的干土层时进行可使表土层温度提高0.5~1℃,尤其是在表土疏松粗糙、播种浅、麦苗长势旺的田块和干旱多风的情况下,效果尤为明显。油菜心叶开始恢复后,有2—3片新叶的要停止耙耱、镇压,以免压折植株和损伤叶片。
2.加强水肥管理。冬灌能满足麦田越冬期对水分的需要,预防春旱,提高地温1—2Co,有利于安全越冬,冬灌一般在平均气温3—5Co开始,夜冻昼消时结束,一般灌水量为每亩70米3左右。在我市麦田集中区,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科学灌水,以促进麦苗扎根,加快分蘖,促进根系生长,形成壮苗。对于播期较晚麦苗,会出现很多小苗、弱苗,次生根少,应抓住冬前有利时机趁墒追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可遇雪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或小麦专用肥20千克。同时,要强化土壤封冻后田间管护,防止牲畜、家禽、野生动物等践踏田块。
3.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控。今年我市小麦、油菜田土壤和空气湿度普遍较大,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和草害滋生。各县区要及早开展冬小麦、冬油菜病虫草害调查监测,及时进行防治,压低春季病虫害发生基数,压前控后。我市是冬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要坚持“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控策略,切实加强冬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坚决防止蔓延。随时查看冬小麦锈病、红蜘蛛等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同时要发动各乡镇农技部门做好冬小麦、冬油菜病虫防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及早抓好病虫害防治。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喷雾防治;防治麦蜘蛛,可每亩用1.8%阿维菌素(虫螨克)5000-6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麦蚜可用2.5%敌杀死乳油每亩10-15毫升或50%辟蚜雾(抗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8-10克喷雾防治。冬油菜越冬前跳甲、蟓甲等虫害发生频率高,可用1.8%阿维·高氯乳油10ml(或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ml)+农药增效剂(如有机硅类助剂)5ml,兑水15kg进行叶面喷施防治。对个别区域播种早、长势旺、有徒长趋势的甘蓝型冬油菜田块越冬前可喷施多效唑,一般每亩用15%的多效唑100g兑水40kg喷施,起到控旺和预防冻害的作用。鼢鼠危害较重的地区、尤其是浅中山向阳地块,要做好弓箭、药饵诱杀等的防治。
4.及时做好放苗封口工作。对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地膜冬油菜及一膜多年用地块,由于秋冬季长时间风吹雨淋,存在覆盖不严或地膜局部破损等情况,要及时压土盖严,防止跑墒和大风再揭膜。对于个别苗孔错位的地膜小麦田,要在返青前及时检查,做好掏苗放苗封口工作。要防止人、畜践踏地膜,保护好地膜,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山旱地要防止牲畜啃食和野禽兽刨食,严禁麦田放牧并结合人工驱赶野禽,避免根系松动外露,造成缺苗,确保小麦及冬油菜安全越冬。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