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至13日,天水市举办首届中小学“浪潮杯”创客编程暨人工智能大赛在国家开放大学天水分校开赛。来自全市两区五县10个代表队的190名中小学生参加程序设计、创客竞赛和人工智能三大项目的比赛。省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魏和平参加并指导大赛。
本届比赛由天水市教育局主办,大赛主题是“智能时代、逐梦成长”,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神,分设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经过现场创作、作品展示、现场问答等环节,提交编程和创客112件作品,经过两天紧张激烈的比赛,对比赛项目进行了初评、复评和终评,共有 21名学生获得一等奖,39名学生获得二等奖,39名学生获得三等奖,秦州区教育局和张家川县教育局获得优秀组织奖,3名老师获得优秀辅导奖。聘请西北师大陈辉副教授和范满红博士担任裁判长。

市教育局局长沈建玲指出,我们举办这次大赛,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快中小学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智能学习支持环境和智能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确保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工作切实落地。各学校要把科技创新精神带到学习中生活中,培育同学们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传递科技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大赛中体验挫折与成功,磨练意志和品格,塑造人格,奠基未来,让自己拥有美好的幸福人生。

陈辉和范满红认为,本次大赛涌现出一批创新度高、科技含量高、综合能力强的双创作品,最让人感动的是创作出了渗透红色教育元素的作品,反映了学生积极向上、为国争光的良好品质,同时孩子们也关注智慧农业,这不仅体现出学校劳动教育的成果,同时也表达了学生爱农、亲农的热切情怀,所有作品高光频出,奇思妙想,都凝聚了参赛选手的智慧,展现了非凡的发展潜力。建议今后要进一步扩大学校创客教育的普及面和受益面,加强创客教育硬件建设,拓展学生开展创客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天水市一中代表队F1组的高羿涵介绍,他们创作的“棚内农田自律控制系统”旨在为务农的用户提供一个智能,便捷的农作环境,使用户能实时且直观的了解到大棚生产的情况,同时提供了功能自动浇水与绿色光源照明,与大棚独有的保温功能共同保证了农作物处于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下,解决了用户对浇水,温度与农作物质量的问题,为减轻农民生产负担、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效帮助。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纪委派驻市教育局纪检组长王再盛表示,本届大赛既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各县区、各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一次展示和总结。今后将继续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师生信息素养,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