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掌握天水市早春越冬作物苗情及土壤墒情,及时指导农民群众做好春季田间管理工作,2月17日至20日,市、县区农技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市不同区域小麦、冬油菜生长情况及土壤墒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市小麦、冬油菜群体生长良好,与冬前相比,小麦二类苗略有增加,一、三类苗减少;冬油菜一类苗增加,二、三类苗减少,土壤含水量低于冬前和去年同期。
一、苗情现状
1.小麦苗情。今年全市冬小麦播种面积188.43万亩,据调查,当前平均亩基本苗26.11万株、平均单株分蘖2.19个、亩总茎数75.03万株、平均次生根4.29条、平均次生根长度5.15cm。其中:一类苗面积75.1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9.9%,较冬前减少2.86万亩;二类苗面积95.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0.5%,较冬前增加4.91万亩;三类苗面积18.0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6%,比冬前减少1.55万亩。
2.冬油菜苗情。今年全市冬油菜播种面积58.1万亩,据调查,当前平均亩基本苗4.52万株、单株叶片数6.79片、根茎粗0.91cm、根长14.57cm。其中:一类苗面积25.6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4.1%,较冬前减少1.975万亩;二类苗面积27.1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6.7%,较冬前增加2.305万亩;三类苗面积5.3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2%,较冬前减少0.32万亩。
二、土壤墒情
据市、县区农技部门对全市不同区域小麦、冬油菜田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测定,小麦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5.67%、10-20cm为17.8%,其中:浅山区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4.62%、10-20cm为16.91%,二阴山区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6.94%、10-20为18.93%,川台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5.45%、10-20为17.56%;冬油菜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5.6%、10-20cm为17.37%,其中:浅山区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4.36%、10-20cm为16.22%,二阴山区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3.78%、10-20cm为18.14%,川台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5.65%、10-20cm为17.71%。总体趋势是二阴山区土壤含水量高于浅山区和川台地。

三、生产建议
结合当前我市冬小麦、冬油菜苗情和土壤墒情现状,市、县区农技部门要及早动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指导农民群众开展春耕生产,做好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工作,促进苗情转化,培育壮苗,为我市夏粮稳产增收奠定基础。
1.及早开展中耕除草,保墒增温。土壤解冻后,结合苗情,因地、因苗、因墒开展早春苗期耙磨镇压,及时开展中耕除草,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墒增温,促进小麦根系和分蘖生长。对于群体不足的三类麦田,要及早中耕追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快长,巩固冬前分蘖,争取春季多分蘖多成穗,努力增加亩成穗数。对于川区旺长麦田,深锄断根,控制旺长,变旺苗为壮苗,有条件的区域,可在起身至拔节初期再进行1-2次浅锄,增温保墒效果更明显。加强冬油菜中耕除草工作,进一步疏松土壤,破除表皮板结,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和消除杂草,提高土壤的保墒、增温效果。油菜返青后,有2-3片新叶的要停止镇压,以免压折植株和损伤叶片。
2.科学追肥灌水,促弱转壮。在冬小麦、冬油菜返青前后,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可结合灌水及时追肥;旱作区要借助气象预报信息,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在雨前追肥,肥料可随降水渗入土壤深层,也可以提前通过耧施化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对苗黄苗弱的麦田可追施尿素5-10公斤/亩,促弱转壮;对土壤肥力较高,冬前群体过大、已出现旺长的麦田,不必早春追肥,可在起身至拔节期借雨酌情追肥。对于基肥充足的冬油菜田块,可适当减少返青前的追肥数量,在返青后进行喷肥,即返青后采取人工叶面喷肥的办法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如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硼砂混合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
3.加强预测预报,开展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在病虫防治上要积极配合植保部门,及时了解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信息,采取农业、化学等绿色防控措施,科学指导农民群众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对中华鼢鼠应积极采取毒饵法、熏烟法和弓箭射杀法等防治措施,将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小麦拔节前对条锈病、白粉病,要 “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力争把危害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加强冬油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冬油菜返青后,油菜黑缝叶甲、小菜蛾、油菜茎象甲、油菜蓝跳甲等地上害虫危害严重,应在追施化肥前、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各一次,间隔期10-15天。防治油菜蚜虫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并加入50%灭菌威30克防治油菜病毒病。
4.加强科学指导,预防早春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特别是3-4月份天气预报,采取有效措施,科学指导农民群众做好早春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我市冬油菜易发生早春低温冻害,发生时期一般在油菜蕾薹期或初花期,早春低温冻害致使薹茎、花蕾冻伤或冻死,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可采用在地头烟熏、叶面喷施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1000倍液)等方法预防,减轻冻害程度。
5.及时放苗封口,保护地膜。对于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地膜冬油菜及一膜多年用地块,由于秋冬季长时间风吹雨淋,存在覆盖不严或地膜局部破损等情况,要及时压土盖严,防止跑墒和大风再揭膜。对于个别苗孔错位的地膜小麦田,要在返青前及时检查,做好掏苗放苗封口工作。要防止人、畜践踏,保护好地膜,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