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内涵研究与传播能力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解说词),是由国家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资助开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全程管理的一项重点公益项目,按照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实施方案总体部署要求,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宗旨原则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文物故事”、“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承面向社会,导向正确,程序规范,注重应用,鼓励创新的原则。通过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解说词的撰写和创作,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文物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撰写出传播正能量、内容真实、通俗易懂的解说词,力争实现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解说词全覆盖。全方位、多视角展示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力争推动历史文物保护利用成为全域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时间范围
(一)征稿时间:2018年2—5月(截稿时间5月31日),全社会文博工作人员、文物爱好者、志愿者、社会各界人士及广大民众均可申请报名。
(二)申报范围:全市各级开放的古建筑、石窟寺、古遗址、石刻、近现代文物保护单位及符合开放条件的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文物点)。
(三)申报方式:撰稿以个人申报为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逐级申报。
三、稿件要求
(一)导向正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主线,以传播正能量为引领,贯穿新时代、新使命、新理念始终,杜绝使用危害国家、分裂民族或破坏社会稳定的用语。
(二)史实准确。真实准确地表述申报文物点的建设年代、历史沿革、建筑风格及其价值描述等信息。学界对上述信息存在不同观点的,应在解说词中分别表述。
(三)突出特色。深入挖掘与申报文物点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人文故事、风土人情、逸闻轶事,以及文物中所蕴含的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尤其要突出该文物点在世界及全国、全省、全市范围内的独特性、唯一性或历史、学术、艺术价值,以增强解说词文物故事艺术性、生动性、传播力。
(四)通俗易懂。所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应富有地方特色,突出艺术、教化感悟、寓教于乐、主动参与等特点,每篇解说词不低于2000字并附彩色全景照片1—2张。
四、奖项设置
(一)解说词评选设特等奖1名,稿酬10000元;一等奖3名,稿酬各3000元;二等奖6名,稿酬各2000元;三等奖9名,稿酬各1000元;优秀作品奖若干名,稿酬各500元。
(二)获优秀以上奖作品颁发荣誉证书。
五、咨询电话
项目申报事宜及提供基础资料,请电话咨询市、县(区)文物(文广)局,联系人如下:
天水市文物局 董文珍 6810262
秦州区文物局 汪祥军 18794653811
麦积区文广局 黄伟民 13309388910
秦安县文物局 安俊维 15378803380
清水县文物局 张 丽 15293555911
武山县文物局 王 辉 15294357886
甘谷县文广局 燕小鹏 18293813508
张川县文物局 马苹果 18109384669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8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