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市承担2017年度旱作农业项目顶凌覆膜任务67万亩(清水县12万亩、秦安县6万亩、甘谷县12万亩、武山县13万亩、张家川县9万亩、秦州区10万亩、麦积区5万亩)。今春以来,我市把顶凌覆膜工作作为春季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做到了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截止4月17日今年全市顶凌覆膜任务全面完成,共完成覆膜面积70.24万亩,占任务的104.83%。其中:张家川县完成9.75万亩,占任务的108.36%;甘谷县完成12.94万亩,占任务的107.83%;武山县完成13.75万亩,占任务的105.77%;秦安县完成6.2万亩,占任务的103.33%;麦积区完成5.17万亩,占任务的103.3%;秦州区完成10.2万亩,占任务的102%;清水县完成12.23万亩,占任务的101.92%。

今年全市顶凌覆膜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早开展覆膜工作。2月4日,全国、全省春管春耕暨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视频会议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以顶凌覆膜为重点的春耕生产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农业局认真贯彻全国、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局机关及局属单位负责人会议上,对全力做好顶凌覆膜配套资金落实、地膜招标采购等工作做了重点安排。在覆膜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覆膜现场督导检查,市、县区农业部门结合“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春耕生产助推结构调整”活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以顶凌覆膜为重点的春季农业生产,进一步推动了顶凌覆膜各项工作开展。
二是及早科学规划,保证任务面积落实。为了争取工作主动,从2016年夏末秋初,市农技中心组织各县区农技部门,以县区为单位,分区域规划预留地块,并逐乡镇逐村将全部任务规划落实到村到户,统一造册登记。通过市、县、乡各级的共同努力,在7县区99乡镇1116村,规划顶凌覆膜面积67万亩。规划各类示范点975个,其中万亩示范点21个、千亩示范点102个、500亩示范点103个。面积科学规划到位,保证了顶凌覆膜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配套物资及时到位。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群众顶凌覆膜积极性,在省上每亩补助2公斤地膜的基础上,市、县区也给予一定补助,其中市级落实配套资金213.2万元。市农技中心按照市农业局安排,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衔接资金落实,督促各县区及早开展了地膜招标采购,保证了地膜及时到位。全市落实地膜4211.13吨,占总需量4020吨的104.75%,其中:省级补助到位1359.8吨,市级补助到位177.23吨,农户自筹2700.36吨。

四是充分发挥覆膜机具作用,提高覆膜效率。今年顶凌覆膜期间,市县加大覆膜机具使用力度,投入各类农机具总量达到25367台,其中:人力起垄机22992台、机械牵引起垄覆膜一体机291台、旋耕机及配套拖拉机2084台(套)。同时,市、县区派出技术人员,强化技术服务,推广集成创新技术,做好起垄覆膜机具调试、保养和维护,加快了覆膜进度,提高了覆膜质量。
五是加强宣传培训,落实技术措施。始终把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放在项目工作的首位。结合开展“‘百队千人’农技人员春耕生产暨顶凌覆膜技术服务月活动”和“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春耕生产助推结构调整活动”,省、市、县、乡四级技术干部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演示和咨询活动重点宣传培训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农技农艺有机融合等技术。全市举办培训班237期,培训农技人员590人,召开现场会54场(次),培训农民10.67万人(次),发放资料7.74万份,广播电视讲座273期。

六是多措并举,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市农业局组织各县区在顶凌覆膜关键时期,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强化行政推动、加强市场监督、创新回收机制和开展集中捡拾等多项措施,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切实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服务全市春耕生产。第一季度全市共回收废旧地膜2169吨。同时,积极推广一膜两用、秸秆综合利用、多茬轮作等技术,大力倡导“农膜增产增收、残膜回收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农业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有效降低了地膜使用成本,提高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