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天水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16/12/30 15:40:26)  来源:天政办发〔2016〕161号  打印本页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天水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天政办发〔2016〕16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驻市有关单位:  
  《天水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19日


天水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目 录


  一、规划背景............................................................................................ 1 
  (一)发展基础.................................................................................. 1 
  (二)形势要求.................................................................................. 8 
  (三)需求特征................................................................................ 14 
  二、总体思路.......................................................................................... 16 
  (一)指导思想................................................................................ 16 
  (二)基本原则................................................................................ 16 
  (三)发展目标................................................................................ 17 
  三、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3 
  (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23 
  (二)完善公路网络布局............................................................... 24 
  (三)优化铁路干线网络............................................................... 26 
  (四)推动机场建设........................................................................ 27 
  (五)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27 
  (六)优化区域衔接布局............................................................... 28 
  (七)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29 
  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31 
  (一)完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31 
  (二)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31 
  (三)统筹城乡客运发展............................................................... 34 
  (四)提高物流发展水平............................................................... 36 
  五、推进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 40 
  (一)建立交通科技创新体系....................................................... 40 
  (二)构建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41 
  (三)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42 
  (四)健全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43 
  六、加强交通行业治理能力................................................................ 45 
  (一)加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 45 
  (二)引导维修与驾培行业发展................................................... 45 
  (三)规范汽车租赁业发展........................................................... 47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48 
  七、保障措施.......................................................................................... 50 
  (一)加强组织协调........................................................................ 50 
  (二)强化资金保障........................................................................ 50 
  (三)强化用地保障........................................................................ 51 
  (四)加强政策保障........................................................................ 52 
  (五)强化考核评估........................................................................ 53 
  附表1:天水市“十三五”公路建设项目表.............................. 55 
  附表2:天水市“十三五”客货运枢纽场站建设项目表......... 61 
  附图1:天水市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方案图 
  附图2:天水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图 
  附图3:天水市“十三五”公路行政等级图 
  附图4:天水市“十三五”公路技术等级图 
  附图5:天水市“十三五”铁路网规划图 
  附图6:天水市“十三五”机场航线规划图 
  附图7:天水市“十三五”轨道交通规划图 
  附图8:天水市“十三五”综合客货枢纽规划图 
  附图9:天水市“十三五”干线公路建设时序图 
  附图10:天水市“十三五”县乡道建设时序图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天水市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交通扶贫开发等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453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326.95公里;全市铁路通车总里程312公里,天水境内现有陇海铁路和天平铁路;全市完成公路客、货运量26587.63万人和12731.89万吨,完成客、货周转量1209699.86万人公里和2623572.67万吨公里。 
  1、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 
  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期间,天水加快了公路建设步伐,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共实施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运输场站等四大类184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27.5亿元,完成投资111.6亿元,实现了与省会兰州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城市以高速公路对接,市域县区之间实现了二级公路连接。“十二五”以来,天水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建设进程加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453公里,新建、续建高速公路项目5个,干线公路项目9个,建成通车高速公路272.2公里,干线公路176.21公里;国防战备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新建、续建国防战备公路项目12个,建成通车98.9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提速发展,实施农村公路项目1338项,建设里程5135公里,其中县乡道改造工程5条110.2公里,桥梁2座143.08延米。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206项,建设里程4183.7公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5条366.7公里,桥梁10座565.1延米。目前天水市等级公路占比达到91%,高速公路所占比重为2.3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等外公路所占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3.88%下降为6.96%,四级公路占比提高6.27个百分点。公路网面积密度由“十一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70.3公里提高到72.5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和94%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 
  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十二五”期间,天水市持续推进天平铁路建设,并于2015年底建成通车,改变天水长期以来仅有一条铁路运营的格局。同时,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兰客运专线已于2012年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规划于2017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形成连接东西的快速铁路通道,疏缓陇海铁路线压力。 
  机场迁建工作稳步推进。天水原有机场位于秦州、麦积二区中间的耤河谷地,麦积区羲皇大道东段二十里铺,机场为3C级支线机场,可供CRJ200、EMB145、DON328等30至70座飞机起降。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机场对城市发展空间的制约程度相当突出,“十二五”期间,通过军方、民航专家多次踏勘,进行地质灾害钻探、评价、论证,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最终选址在秦州区中梁修建。2015年4月,天水机场迁建至中梁场址获得国家民航局批复,预计将在2017年开工建设。 
  2、城乡客运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居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公交服务设施供给稳步增长。天水现有公交客运企业7家,公交运营线路达到62条,其中城乡公交线路28条,公交车辆452台,市区公交万人拥有率达到6.51标台/万人;出租客运企业17家,全市1928辆出租车全部实现公司化经营,其中市区在营双燃料出租车1149辆,纯电动出租车50辆,出租车总量万人比达到17.8辆,市区公交分担率达到21.69%。2014年12月8日,天水市启动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项目建设工作。项目一期在秦州、麦积两区投放1000辆公租自行车,设置54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以常规公交为主,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为辅助的多模式公交体系逐渐形成。 
  城乡客运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15年底,天水拥有客运企业19家,客运班线共计625条,班线车辆2798台。其中开通农村客运班线427条,农村客运车辆1244辆,乡镇和建制村通班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6%,在线路覆盖率、车辆工具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改善。“十二五”期间,天水共实施5个汽车客运站、34个乡镇汽车站、1007个行政村停靠站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切实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客运服务,有力推动了天水城乡客运的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26587.63万人,比“十一五”增长了27.45%,完成客运周转量1209699.86万人公里,比“十一五”增长了42.85%。 
  3、货运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货运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货运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2015年底,天水拥有规模以上货运企业26家,货运服务企业140家,货运从业人员38585人,货运车辆近1.6万辆,大、中、小型车比例达到42:18:40,普通货车与专业货车比例达到16.8:1。截止2015年底,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12731.89万吨,比“十一五”增长了108.52%,公路货运周转量2623572.67万吨公里,比“十一五”增长了146.13%。 
  快递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天水逐渐形成“便捷高效、竞争有序、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快递服务体系。市级快递企业已达20家,独立法人企业6家,拥有机动车辆300余台,快递产业园步入密集规划建设阶段。 
  货运转型步伐开始加快。近年来,元通、信合等几家货运企业开始向物流业转型,物流商品主要以机械设备、卷烟烟叶、锌锭、电缆、粮肉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为主。 
  4、交通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绿色和谐发展理念逐步推进 
  安全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天水制定了《天水市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督查工作规范》,先后修订了《天水市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预案》和4项专项预案,辖区道路运输行业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呈逐年下降势头。同时,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由83名男性青年执法人员组成的应急保障队伍,有效提升天水市道路应急运输处置水平和效率。 
  绿色低碳交通建设逐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天水积极推广使用CNG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及出租车,营运燃气公交车辆达到46台,占公交车总量比例为10.2%,营运油气双燃料出租车达到1286台,占出租车总量比例为60.2%。许可开业一家纯电动出租车公司,计划试点纯电动出租车运营;加速推进交通节能减排,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国家枢纽站项目天水中心客运站成功列为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项目,天水元通运输有限公司也被列入交通运输部确定的甘肃两家甩挂运输企业试点之一。 
  5、行业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交通行业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交通融资建设平台初步搭建。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为加快我市融资建设交通项目的力度,2013年成立了天水市交通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融资建设S325甘谷至渭南镇至麦积二级公路、G310线秦州区至甘谷至武山段二级公路、S218麦积山大道一级公路改造工程三个项目。 
  交通运输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在“十二五”期间,天水重新细化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审批流程,取消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对12项行政审批事项在原来审批时限的基础上一律减少5天时间。强化行业监管,通过招聘协管员,努力增强路面执法力量,对城市客运开展专项检查,建立运输企业的量化考评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定期公布奖惩情况,与企业规模扩大和评先评优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了行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的开展。建立统一的收集、整理、答复和监督机制,保证为民服务的工作实效。 
  维修驾培行业取得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天水加强对维修驾培行业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行对驾校、维修企业的资质管理,打击违规经营活动力度。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驾校40家,其中,一级驾校3家,二级驾校26家,一级驾校比例达到7.5%。共有维修业务287户,其中二类以上维修企业93家,二类以上维修企业占比达到32.4%,2014年维修作业量达到38.28万台。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明显加强。“十二五”期间,天水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天水市道路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建成并应用了全市营运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控系统、全市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出租车3G网络服务质量电子监督卡系统、全市三级以上客运站联网监控系统,初步完成了出租车电召系统的搭建和货物配载信息系统的合作、开发和应用。目前天水实现了道路运输行业道路客运、货运、站场、维修、驾培信息化应用全覆盖,班线、出租、公交、危货和重货车辆在网率达到100%,对全市8家三级以上客运站、40家驾校、93家二类以上维修企业均安装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及设备。开通并广泛推广了96779热线,机动车辆二级维护远程联网联控系统的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当中。 
  “十二五”期间,天水市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公路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滞后;公路网仍然规模不足;高等级公路占比较低;路网连通度较差;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市域内部公路网发展差异较大;农村公路通畅水平较低,抗灾能力较弱;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深度调整的影响,全市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出现较大困难快速铁路设施缺乏,与周边城市无法实现快速通达;枢纽场站遗留问题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客货运枢纽体系尚未形成;客货运场站建设有待提速;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客运方面,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发展机制不完善,出租车服务水平不高;城乡客运发展缓慢,服务水平亟待提高;货运方面,物流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现代物流业标准仍有很大差距;货运物流企业规模散、小、弱,具有带动作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较为缺乏;城市配送体系尚未形成;货运物流场站建设滞后。三是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化投入不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尚未建立。四是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行业安全管理仍需加强;安全生产投入仍显不足;安全管理制度仍需完善;应急信息平台尚未建成。五是交通运输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交通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人才建设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公路养护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维修驾培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 
  (二)形势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交通行业作为支撑经济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产业,既是“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承担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交通行业作为先导性产业,建设创新型行业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选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出“2020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甘肃省部署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则对交通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明确提出了目标。“十三五”期间,天水需要充分发挥交通作为发展先行官的作用,统筹好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切实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运行效率和质量、切实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给天水的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目标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为了与国家十三五的发展理念相契合,天水的发展也应将五大理念融入到交通运输发展的方方面面。创新: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和体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拓展空间的创新,加强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开放交通行业竞争性业务,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交通行业管理创新;协调: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导,以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手段,加强天水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绿色: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轨道交通建设,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提高电动车产业化水平。开放: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强内陆沿边地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共享: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乡镇节点及贫困地区互联互通问题。 
  2、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促进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我国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是新时代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复兴计划。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3、关中—天水经济区将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新增长极 
  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总体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西部及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龙头地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地,以现代科教为支撑的创新型地区,领先的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地区,综合型经济核心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 
  4、《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将促使天水市交通实现新突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印发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精神,加快推进天水扶贫攻坚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天水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4月28日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天水交通突破行动的建设目标:集中力量开展“6873”交通突破行动,即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公路建设503亿元、铁路建设263亿元、民航建设30亿元、道路运输枢纽场站建设34亿元),建成公路、铁路7000公里以上(公路6722公里、铁路303公里),实现全市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广通3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发展不足的问题。其中公路畅通突破目标为:至2020年,全市主要干线公路基本建成,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出口公路畅通。 
  5、扶贫攻坚重视交通综合体系建设 
  甘肃省《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提出要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实现“六大突破”。其中“六大突破”要求全省到2018年所有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提高农村公路财政补助标准,用好国家相关政策性金融信贷资金,优先安排产业发展急需和人口较多贫困村的道路硬化,确保每年建成农村公路1万公里和乡村客运站、停靠点1300个。《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天水市交通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提出加快农村通畅路、工矿路、产业路、旅游路、商贸路建设步伐,“十三五”末,基本建成以三、四级沥青(水泥)公路连接行政村、主要自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 
  6、城市发展规划 
  根据相关城市发展规划,天水市将打造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最宜居城市,以制造业、物流业及旅游产业为发展重点的陇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强化陇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地位。成为陇东南地区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和旅游集散的中心,逐步确立在西北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地位的总体目标;在交通发展上提高天水在区域交通联系中的枢纽作用,完善快速公路交通网路,重视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推进区域人流、物流的集聚。 
  7、行政区划调整 
  天水市以“五区一体、组团发展”的思路建设半小时通勤的城市圈,通过扩大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增加劳动就业,并将该思路确定为新一版城市规划的空间发展导向。未来,在三阳川设立一个县级新区,将甘谷、秦安二县撤县改区,形成“五区三县”的空间格局和“疏密适度、结构紧凑、综合功能强”的城镇体系。 
  8、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2020年市域城乡空间主要由“一心、三轴、两区”构成,中心城区形成“一带多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山水连城”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以上分析,内外部发展形势对天水市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充分利用和共享区域各类优势资源,加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推进实施,在客观上促进了区域资源的不断整合以及产业交流。在此背景下,天水应充分利用和共享区域各类优势资源,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公路、铁路、航空,加强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完善交通联系通道,促进天水对外交通更顺畅,更快速,从而更好地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兰州以及陇东陇南城市带一体化的发展。 
  2、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和加强交通运输的引领作用,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 
  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对公路技术等级、通行能力和铁路覆盖率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出行需求将对客运服务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时效性等提出新的要求。天水市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布局优化、生态良好、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把握历史机遇,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公路技术等级水平和道路服务水平,切实推进“行有所乘”民生工程,突出发展城际铁路、公交等集约化的客运模式,积极推进更高服务水平的城乡配送,提供普惠均等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和更具竞争力的流通环境。 
  3、未来行政区划的大幅度调整,要求积极推进并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强所辖区县间的快速联系 
  未来天水市行政区划将大幅度调整,形成“五区三县”城镇空间格局。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五区”将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同时“三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天水市未来“五区三县”格局中,将会有大量的人员集散、物资吞吐和信息交换,客观上要求天水在“十三五”时期以及更长的时间里,积极有序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以一定承载能力的综合交通体系支撑并促进所辖区县间的快速联系,为未来天水“五区一体、组团发展”格局的形成和半小时通勤城市圈的实现提供交通保障,为未来武山县撤县建市和清水、张家川2县成为陇东南地区增长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奠定基础。 
  4、《“6873”实施方案》及扶贫开发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天水交通运输全力配合予以落实 
  随着《“6873”实施方案》、“1236”扶贫攻坚行动及交通扶贫开发规划的推进落实,天水市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有力的政策支持、空前的投资力度等优势发展因素给天水市交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天水需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步伐,按照国家、省级和市级相关规划,打通城际间的快速通道,加快推进天水与陇东南各市及关中地区的交通对接,疏通市域内部联系通道,解决好客货运输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力争推动天水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为天水市整体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三)需求特征 
  “十三五”期,天水将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予充分支撑和引导。从交通发展水平来看,天水仍处在基础设施建设为交通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阶段;客货运输服务及行业管理,将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逐步推进。从交通各方式发展看,公路运输在天水将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未来交通建设的重点将仍在公路建设,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决定了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 
  “十三五”期,天水交通运输将进入综合交通网络基本成型,现代运输体系初步形成的阶段,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对天水交通运输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客货运总量持续增长,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天平铁路的投入使用,宝兰客专的建成,天水机场迁建至中梁以及天水至武都铁路、兰州-天水-汉中城际铁路的建设,要求交通运输提供大运量、高品质、快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务和一体化、经济、高效的货运服务。城市客运、城乡配送等公共服务型需求旺盛,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约租车、快递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预计“十三五”末,全社会综合客货运输量分别为10512.54万人和8405.86万吨,五年年均增长7.1%、15.0%。客运方面,高铁、民航等快速化客运需求增长明显,铁路、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速超过25%。货运方面,铁路轻质、高货值货物运量成倍增长,货运多式联运需求明显增加。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促进关中-天水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紧紧围绕天水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陇东南地区中心城市总体定位,以“惠民生、提品质、促发展”为落脚点,遵循“五个交通”理念,落实全省及天水市“6873”发展目标,努力建成国家信息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大力推进区域和城乡交通一体化,积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天水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支持天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 
  (二)基本原则 
  适度超前、引领发展。继续贯彻“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方针,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力支撑和引导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功能区优化,引导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服务城市生产要素配置与三次产业联动,引领天水城市发展。 
  强化衔接、一体化发展。完善公路、铁路、航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优化配置交通运输资源,着力加强枢纽场站建设,促进各种交通方式在枢纽上的衔接配套,打破行政及地域壁垒,推动“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坚持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民生出发,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更高水平的“行有所乘”,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做到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的协调统一。 
  提质增效、转型发展。以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先进理念、制度和技术手段融入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推动交通运输向更智慧、更绿色、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改革驱动、创新发展。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路解决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深入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加快转变部门管理职能,更加注重宏观调控、  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加强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鼓励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应用。 
  绿色环保、安全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落实到交通运输各个环节,努力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把安全保障作为前提,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守红线、底线,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完善,综合运输优势有效发挥,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初步建成“外联内畅、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 
  ——外联内畅。与周边省份中心城市实现除航空外高速公路、铁路等快捷交通方式连通,与陇东南城市群各市实现客运1.5小时通达,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市、重要经济节点、景区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消除断头路、加强路网结构,到2016年实现100%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十三五”末对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道路实现通硬化路。 
  ——结构优化。综合交通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层次间功能划分清晰、结构合理,衔接高效。到兰州、定西、陇南、平凉、宝鸡等周边地市以高速公路、铁路或航空进行连通;相邻县之间以二级及以上公路或铁路连通;县到乡镇、乡镇之间、乡镇到干线公路以三级及以上公路连通;乡村之间以四级公路连通;重要经济节点、景区、交通节点以三级及以上公路连通, 
  ——布局合理。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进一步优化,客货运输枢纽布局科学合理,有效支撑天水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及产业空间布局。 
  ——衔接顺畅。理顺天水市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客运基本实现“零换乘”,货运基本实现紧密衔接、快速集散、高效服务。 
  ——能力充分。主要运输通道形成“一主一辅”的干线公路网络和“高铁、普铁互为补充”的铁路网络;市区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高效快捷的城市公交系统。 
  ——安全可靠。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能力显著增强,交通运输安全运营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稳定可靠,保证天水城际客运、城市客运、城乡客运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甘肃省“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大纲》,结合天水市实际情况,建立天水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技与信息化、绿色交通、安全应急、行业管理等6大类,共49个指标。 
  三、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天水处于甘肃“陆桥产业带”综合运输通道和“传统能源及旅游产业带”综合运输通道上,通过加大干线公路以及铁路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与国家、省级大通道的对接,即可直接利用上层大通道实现高效对外联系,从而快速融入兰西经济区、陇东陇南城市带、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共同发展。 
  专栏1:天水市综合运输通道规划 
  “十三五”期间,规划形成“两横三纵”的综合运输通道体系。分别为:横一:陇海运输通道(横向主通道);横二:定天宝运输通道(横向次通道);纵一:陇天平运输通道(纵向主通道);纵二:汉天平运输通道(纵向次通道);纵三:陇天定运输通道(纵向次通道)。 
  (二)完善公路网络布局 
  以天政办发[2015]52号《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基础,近期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实现县道以上公路连通”;远期实现“乡镇通国省道,乡镇间实现县道以上公路互联互通”。 
  高速公路网层。高速公路网层主要联系周边重要的经济节点和主要经济区,传递重要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市域内近期形成“1横2纵1联”和绕城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高速公路总里程538公里。 
  专栏2:天水市高速公路网规划 
  “十三五”期间,天水市规划形成“1横2纵1联”和绕城的高速公路主骨架,总里程538公里。其中,1横:G30(连云港-霍尔果斯);2纵:G8513(平凉-绵阳)、S25(静宁-天水);1绕:S03(天水绕城高速);1联:S16(麦积-天水)。 
  县道网规划方案。结合《天水市县乡道公路网规划(2015-2030年)》本次规划在近期即“十三五”期间的布局上,县道形成“19纵17横25联”的格局,县道网覆盖所有乡镇,加强了与景区、物流园区、铁路场站以及高速公路互通的联系,增强了武山、甘谷、秦安、张家川、清水等县区与各乡镇之间的联系,实现县区与乡镇之间的便捷快速连通,乡镇之间的互联互通。县道规划里程为2656.301公里,其中纵线19条1262.181公里,横线17条873.561公里,联络线25条520.559公里。 
  乡道网规划方案。天水市乡道网布局要从现状、地形和行政村对交通需求等情况综合考虑,布局整体思路是满足行政村出行需求,同时要考虑与县道有效衔接要求。本次规划乡道177条,规划总里程达到2485.625公里,其中秦州区35条420.497公里,麦积区23条421.837公里,清水县21条380.008公里,秦安县20条385.737公里,甘谷县32条446.735公里,武山县30条374.846公里,张家川县16条203.467公里。 
  (三)优化铁路干线网络 
  根据天水市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以及增强与关中地区及陇东南地区整体联系的需要,形成以天水市城区为中心的“双井”字型铁路骨架运输体系,进一步提高天水境内铁路运输能力。 
  加快推进宝兰客专高速铁路建设。线路东起宝鸡市西宝客运专线南站,沿渭河南岸向西,经石坝河、清姜路、晁峪河、牛背进入甘肃省天水市,继续向西经东岔、出颖川河、在二十里铺设天水南站,出站后经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定西市安定区、经兰州市榆中定远镇、和平镇后接入兰州西站。 
  新建天水-武都铁路(天平铁路南延段)。线路在麦积渭南接陇海铁路、途径秦州、成县至武都接兰渝铁路。 
  新建兰州至天水至汉中城际铁路。线路东起兰州西(客)站,途经临甘肃省的洮县、渭源县、陇西县、武山县、甘谷县、秦州区、成县,陕西省的略阳县、勉县,两省五市两区九县,线路全长约433公里;沟通兰州、定西、天水、陇南、汉中,5座地级市市域范围,连接黄河上游经济圈、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经济圈三个经济区。 
  增开始发列车。增开天水始发直达平凉、陇南、西安等地的列车。 
  (四)推动机场建设 
  新机场选址。2014年,西部机场集团与天水市政府联合组建了天水机场迁建领导小组,并签署天水机场迁建工程会议纪要,确定中梁机场场址。规划天水机场为军民合用机场,按4C级标准进行迁建,新建5000平方米航站楼1座,军民合用塔台800平方米1座,同时建设机场运行中军队、民航所需保障设施。 
  专栏4:《关于甘肃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场址的批复》 
  2015年1月27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了民航[2015]89号文件《关于甘肃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场址的批复》,天水机场中梁场址位于天水市西北部,距离天水市中心直线距离越8公里,公路距离约14公里。跑道中心点坐标初定为东经105°37′40″、北纬34°36′18″,跑道真方位初定为86°52′~266°52′(磁差2.1°W),初定跑道标高1626米。 
  航线规划。“十三五”时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在天水的深入实施期,同时也是天水旅游业的优化提升期和成熟期,届时天水与国内其他省份城市之间交流将变得日益密切,这对天水交通的高效便捷与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在“十三五”期间,新辟天水至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兰州、乌鲁木齐、银川、包头等城市的航线,远期开通天水至广州、拉萨、南京、昆明、沈阳等城市的航线。 
  (五)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天水市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为典型的带状城市,适合发展轨道交通,根据《天水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5-2030年)》,将规划5条轨道交通线路。 
  专栏5:天水市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天水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5-2030年)》,确定了5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1号线:友好路-天水站,线路长度20.06公里,设站19座,含换乘站3座;2号线:五里铺-天宇华成,线路长度18.32公里,设站20座,含换乘站4座;3号线:高速路口-藉口,线路长度26.29公里,设站25座,含换乘站3座;4号线:石马坪站-三阳川,线路长度18.36公里,设站11座,含换乘站2座;5号线:市二中-麦积山,线路长度24.9公里,设站17座,含换乘站1座。 
  (六)优化区域衔接布局 
  与陕西衔接布局。通过G30高速、G310、S323、S321高等级公路以及宝兰客运专线、陇海铁路等重要铁路设施与陕西宝鸡相连,实现关中-天水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主要出口及通道具体包括:陕西方向:G30高速、G310、宝兰客运专线、陇海铁路;宝鸡陇县方向:S323、S321。 
  与平凉衔接布局。通过S25高速(规划建设)、G8513高速(规划建设)、G566、S218、S220、S221等高等级公路以及天平铁路与平凉相连,推动陇东南城市群发展。城市主要出口及通道具体包括:庄浪方向:S25高速、G8513高速、G566、S218、S220、S221;平凉方向:G566、天平铁路。 
  与定西衔接布局。通过S35高速(规划建设)、G30高速、G310、G247、S222、S225、S323、S326、S208等高等级公路以及兰州-天水-汉中城际铁路、陇海铁路与定西相连。城市主要出口及通道具体包括:通渭方向:S35高速、G247、S225、S222、S207、宝兰客运专线;榜罗镇方向:S225、S323;陇西方向:G30高速、G310、S208、兰州-天水-汉中城际铁路、陇海铁路;漳县方向:S326;泯县方向:S225。 
  与陇南衔接布局。通过S35高速(规划建设)、G7011高速(规划建设)、G247、G316高等级公路以及天平铁路南延线(天水-武都铁路)、兰州-天水-汉中城际铁路与陇南相连,实现了与陇南市的快速衔接。城市主要出口及通道具体包括:礼县方向:S208;西和方向:G7011高速、G247、G316、天平铁路南延线(天水-武都铁路)、兰州-天水-汉中城际铁路;两当方向:S218。 
  (七)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为了满足主要客源点需求及客运出行特征,结合已有客运站,在场站选址中,按照各布局原则对场站选址限制性的强弱,考虑的先后次序为:适应性原则优先、之后依次是有效利用原则、协调性原则、就近和交通便利等原则,并运用相关理论模型,得到天水市公路客运站选址方案。 
  专栏6:天水市域综合客运枢纽布局 
  “十三五”期间,天水市域规划形成A类客运枢纽6个,分别为天水机场综合客运枢纽站、天水高铁综合枢纽站、东岔高铁综合枢纽站、武山客运中心、秦安高铁综合客运站、甘谷汽车北站(甘谷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B类客运枢纽6个,分别为天水汽车西站、天水汽车总站、公交公司中心客运站、麦积客运总站、三阳川综合客运枢纽站、清水汽车西站;C类客运枢纽6个,分别为天水麦积客运站、秦安汽车站、甘谷客运中心、洛门客运枢纽站、张家川客运中心、清水汽车客运站;D类客运枢纽5个,分别为皂郊城市交通枢纽站、社棠城市交通枢纽站、张家川县龙山汽车站、榆盘汽车站、滩歌汽车站。 
  为了满足货运需求及货运出行特征,结合天水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依托天水大宗物资铁、空中转、省级及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形成“以物流园区为骨干、物流中心为支撑、货运集散中心为补充”的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专栏7:天水市域综合货运枢纽布局 
  “十三五”期间,天水市域规划形成物流园区6个,分别为藉口物流园、天水空港物流园、东柯河物流园、秦安物流园区、三阳川物流园区、武山县中乾物流园;物流中心8个,分别为天水元通物流中心、社棠物流中心、甘谷县大像山物流中心、甘谷县磐安物流中心(远期)、武山县金鑫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武山县洛门疏菜果品园物流中心(远期扩建为物流园区)、张家川县物流中心、清水县物流中心;货运集散中心8个,分别为天水信合物流有限公司、天水长路交通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天水恒远货运物流公司、武山县四门货运集散中心、秦安县安伏货运集散中心、甘谷县货运集散中心、张家川县恭门货运中心、张家川县龙山货运集散中心。 
  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一)完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按照区域外部与内部接驳运输、内部不同客货运形式的接驳运输、不同运输方式的接驳运输分类统筹发展,实现舒适、安全、快速的客货流集疏运服务功能,促进现代综合客货运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完善综合客运体系。以换乘枢纽布局为基础,引导完善线网布局。在发挥中心客运站、天水西客站及麦积客运站换乘枢纽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争取较大规模换乘枢纽项目建设和辖区内客运站升级改造等工作,完善节点布局,总体调控班线、公交线路,引导城乡客运线网完善。以铁路建设为契机,引导完善线网布局。借助宝兰高铁、天平铁路建设,新设立或完善县、乡火车站转运功能,开通直达公交或班线线路。 
  完善综合货运体系。完善货运走廊网络,支撑城市货运物流发展需求。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集散中心布局为基础,疏通各个货运层级之间联系通道,保证货畅其流。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在考虑各运输方式不同优势和分工的基础上,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航空为补充的运输模式,强化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环节的配合和连接,促进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联合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任务。 
  (二)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深入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政策,构建“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高效快捷、安全舒适、绿色节能、安全可靠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进一步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提高城市公交吸引力。 
  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加快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开展并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的规划研究,成立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加快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以轨道交通为引领,发展TOD模式。实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土地开发战略,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推进沿线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开发。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内外换乘体系。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加强各交通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促使综合交通枢纽由以往简单、单一型向大流量、集约化和综合型方向发展,以此提升枢纽服务功能与品质。重点结合完善轨道交通、公交衔接步行通道,构建人行、车行多平台体系,优化平台转换节点设计等对策,构筑高效、复合、品质化的立体交通体系。加强轨道交通与中梁机场、天水中心客运站等对外交通枢纽以及常规公交之间衔接,拓展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和辐射带动功能。 
  大力发展常规公交。推进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交枢纽站、停保场、首末站及港湾式停靠站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场站设施用地供应,鼓励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用地综合开发。公交场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政府投资建设的力度,至2017年底,建设完成社棠城市交通枢纽站、皂郊城市交通枢纽站。多管齐下,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以财政可承担、企业可发展、市民可接受为原则,积极争取建立以成本规制为基础的公交补贴、补偿长效机制,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程度,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设置,对部分停靠站实施改造,积极争取开展公交专用道建设,提高准点率和运行速度,适当考虑公交优先的信号配时;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换代,提高公交乘坐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至“十三五”末,实现路网密度4km/km2以上,实现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保持12%的年均公交车辆更新速率。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落实《天水市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实施意见》,加强对常规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监管与整治力度。 
  促进出租车有序健康发展。建立政府领导下的出租客运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天水市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下,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的指导意见》(甘交运[2012]27号)、《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要求,逐步建立高效的出租客运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尽快编制出租车发展规划。深入调查分析天水出租车发展存在的问题,明确出租车发展战略、确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出租车容量、进行网点规划、制定市场准入机制及运营定价,强化对出租车行业发展的指导。 
  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加快公共自行车网点规划布局研究。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对天水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推进交通节能减排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可能的经济条件下,科学布置公共自行车网点,以及每个网点分配的自行车数量,能更方便人们的出行,从而提高公共自行车出行比例、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共自行车。完善自行车专用车道建设和管理。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完善自行车道,确保自行车的基本路权。筹集建设资金,加强运营管理。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资金,原则上由建设和运营管理企业负责筹集,市财政可给予一定补贴。建设及运营企业可积极探索广告代理合作模式,拓宽项目收入来源。运营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内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指导运营企业加强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三)统筹城乡客运发展 
  城乡客运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网络畅通、便捷高效、公众受益的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以及其他客运服务有机衔接、协调融合的三级城乡客运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乡村地区“一次出行到乡镇、一次换乘到市区”的目标。 
  加强城乡客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客运网络。按照十堰-天水、天水-平凉、张川-陇县、散岔-凤县、静宁-天水等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对天水-西和、成县、武都、徽县,天水-平凉、庆阳,张川-宝鸡、西安,以及市区-清水、张川等线路实施高速快客改造,根据线路期限和经营主体结构调整,对城乡客运班线按照城城、城乡、乡村的层级结构进行规范,构建由村到镇,由镇到城的二级客运网络,逐步形成农村客运微循环网络系统。至“十三五”末,实现全市市县客运高速化-市县班线为高速客运,县乡客运节点化-以县城汽车站和乡镇为运输节点,农村客运网络化-按照乡乡、乡村、村村班线构建农村客运网络,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加快运输装备升级换代。至“十三五”末,努力实现全市营运载客汽车中高级客车占大、中型营运客车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国省道干线客运以及旅游客运高档客车数量占上线营运客车总数的95%以上,农村客运中级及以上客车的比重达到85%以上。调整汽车客运站建设模式,规范农村客运经营管理。以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坚持一体化规划、合理化布局、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合理建设适宜数量的乡镇客运站、行政村招呼站、候车亭,促进农村客运与其他客运系统在站点功能和布局上的衔接。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政策扶持,出台优惠或扶持政策,扩展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投资建站;考虑把乡镇汽车站与公路养护站建设结合起来,二站合一,作为系统规划纳入公路建设整体步骤,做到路通站成,搞好配套建设。所有新建(或改扩建)的农村客运站按要求统一标志、标识,站内设施配备齐全,能够满足农村客运发展要求。对已建成的乡镇汽车站,通过严格的财务审计,采取由有资质的运输企业收购经营等方式,提升站场的有效利用率,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所有新建(或改扩建)的农村客运站按要求统一标志、标识,站内设施配备齐全,能够满足农村客运发展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客运站经营管理机制,基本实现农村客运站经营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加强城乡客运管理力度,提高城乡客运服务水平。规范城乡客运监管。成立由交通、公安、交警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公交客运秩序整顿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组织领导;加大对全县城乡公交车辆乱停乱放、超员、GPS运行情况、服务质量不高、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等问题的检查力度;强化市场秩序管理,提高居民城乡客运满意度。创新资源配置机制。逐步建立以城带乡、干支互补、以热补冷的资源配置机制,做好与城市公交衔接,打造全面覆盖城乡,服务不同层次需求的城乡公交网络。加强城市客运与物流园区的衔接,满足职工通勤出行需求。适度扩大农村客运自主经营权,探索增开节日或赶集班等固定或者非固定班次。 
  (四)提高物流发展水平 
  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便捷高效、技术先进、安全有序的物流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天水市物流产业基础更加巩固,货运物流运输网络持续优化,运输装备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不断推广,全面完善行业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天水物流发展水平。 
  强化物流基础建设,夯实物流发展基础。加强产业基础建设、培育骨干企业。以藉口、东柯河、三阳川、天水空港物流园区的项目为主,配套各县区物流中心、货运集散中心项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吸引一批较高水准的物流企业进驻,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全国甩挂项目试点、货运企业分类整合、物流装备标准化改造,继续引导元通、信合等本地较大规模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开发物流潜力,完善货运网络。规范物流企业的市场行为,推动较大规模工商企业的产品运输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建设农村日用消费品、农资产品、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网络,构建连接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实现普通载货汽车厢式车占35%以上,重型车占35%以上,特种专用货车占车总量10%以上。完善城市配送三级网络布局,建立统一协调的城市配送管理机制。完善城市配送节点为三级的网络布局,一级网络为重点物流园区分拨中心,主要面向龙头企业及物流公司,综合性较强,专业性较弱,各类物流企业与大型工商企业集结地;二级网络为公共及专业配送中心,面向工商业企业及物流公司(快递公司),专业性很强,为针对性的特定用户服务;三级网络为城市末端配送网点,面向商业网点、商务楼宇、企业及社区居民,直接面向用户。同时,城市配送管理中,需要协调交通运输、公安交管、规划、国土、工商、税务等各部门间的关系,建立与各成员单位渠道顺畅、运转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交通运输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并监督落实城市道路货物运输管理规范,为城市配送车辆经营资质获取提供便利;公安交管部门主要职责是为城市配送车辆提供更多的城市道路通行权、停靠权;规划、国土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城市配送中心、货运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用地保障;财政、税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为城市配送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继续完善邮政服务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快递服务转型升级。将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城镇发展规划中,统筹优化网络布局,改造升级营业网点,重点推进农村地区网点加密,强化末端投递建设,推动村邮站与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平台结合建设,实现村邮站建设和运行社会化,支撑邮件直接投递到建制村;优化、调整投递网络,形成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快递骨干网络和末端投递网,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县有分拨、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加快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延伸快递服务网络,开展支持三农、满足农村医药生活用品输送、实施社会紧急救助等项目。加快构建快递园区,构建“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快递园区管理机制,引导快递企业主动入驻,享受相应园区优惠措施。积极推广现代科技持续应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以天水道路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东联宝鸡、西安,西联定西、兰州,北联平凉、庆阳,南联接陇南、广元为货运信息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推广条形码、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等新技术,至“十三五”末,基本实现重点物流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 
  加强物流监管,扫除物流发展障碍。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加强物流监管力度。完善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体系,健全交通和公安部门路面联合执法机制,规范公路执法管理,坚决遏制公路货车非法超限超载运输,维护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加强路政执法管理与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衔接与配合;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分类监管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全市一体化运行的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促进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完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输市场。 
  五、推进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 
  (一)建立交通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定位明确的创新主体。制定交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把握交通科技发展方向;完善交通政策和法规体系,营造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组织重大科技活动,实现技术进步突破;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有效配置社会科技资源。引导企业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推动节能减排,参与交通科技创新活动。推动交通设计、施工等咨询机构、科技中介机构成为知识和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 
  完善协调合作的创新机制。完善交通创新合作机制与模式,强化各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水平。发挥市场在交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政府与社会,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地整合交通科技基础资源,充分利用全社会的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建立开放的交通试验共享平台和互联互通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形成各方互动、协调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创新机制。 
  营造开放竞争的创新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制定科技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完善推动交通科技进步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科技立项、合同管理、过程评价、质量监督、项目后评估”科技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交通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建立交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完善重大科技项目向全社会公开招投标制,建立交通行业科技进步的统计和评价制度,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发布和管理,加大对科研机构研发能力和诚信水平的考评,倡导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营造一个崇尚创新、严谨求实、百家争鸣和允许失败的科技创新宽松氛围,形成一个规范有序、开放竞争的科技创新环境。 
  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创新人才。大力实施人才战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坚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协调发展,注重人才的持续培养和继续教育,鼓励岗位成才。壮大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促进交通科技持续创新。注重在科研项目、科研设施、科研团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优良条件,不断壮大优秀科技人才队伍,为交通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加快交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改善科技人才结构,建设科技人才梯队,促进交通科技的持续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建立科技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结合起来,开发利用国内外科技人才智力资源。建立更加开放的科技人才引进、使用机制,通过合作研究、技术交流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各界科技人才为天水市交通科技创新服务。 
  (二)构建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综合运输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市级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完善驾培智能化管理系统,实行培训计时管理;开发运政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运输服务质量信息考核、行政许可和处罚等项目,实现管理业务网上办公和“一站式”便民服务;完成运输业户、营运车辆、营业性驾驶员和从业人员以及执法检查数据库标准规范和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实现综合运输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共享,以及和全省、全市运输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对接。完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各项功能。全面实施综合运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二期工程,开发完成并推广应用出租车电招平台、货物配载信息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各项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市、县、企业信息化联网体系全面建成。完善车辆数据分析功能。联合平台运营商,完善车辆数据上传内容,对平台车辆数据进行综合数据上传和比对,实现对营运车辆总里程、燃油消耗、运营收益等数据的相互关联比对和分析,实现数据准确率达到90%以上。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培训和考核。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基层部门和企业的使用能力。 
  (三)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力度。推进节能运输装备试点推广。结合加气站规划建设和运营情况,对城区新增公交车辆全部投入燃气车型,新增的出租车辆和路况、运距、客流等条件具备的班线车辆,投放油气双燃料车型;试点组建纯电动出租车运营企业,投放纯电动出租车,同时,在部分公交线路试点纯电动或混合动力公交车辆;全面完成在营出租车辆、公交车辆和部分适合改装的班线车辆的油改气工作;提高客运车辆车型配置和等级,持续推进老旧车辆的淘汰报废。推进运输组织集约化,严格实施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线路不得新增运力和出租车辆总量控制的政策;继续推行公交优先战略,努力推动公共交通成为群众的重要出行方式;以站点和园区为节点,优化客货线网布局和接驳运输形式,提升运输效率;有效整合社会零散货物运力,实现货运的集约化和高效化经营,提高货运实载率。“十三五”期间,2020年单位客运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5%,2020年单位货运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3%。 
  (四)健全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依照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要求,修订完善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管理工作的程序性规范和记录归档,至“十三五”末,基本实现行业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目标。将安全监管进一步延伸至农村,提升农村交通服务质量,保障农民生产和出行安全。加强农村公路危桥险段、宽路窄桥整治,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在保证群众出行方便的同时确保出行安全。按照预防预控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事故防控机制。着重建立预防在前、防范在先的安全预警机制;建立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加快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至2020年,实现公路应急响应启动时间在1.5小时以内。 
  建立安全监管标准体系。加强安全监管标准体系的建设。促使交通各单位在安全监管工作中正确行使监管权力,主动履行监管职责,切实承担监管责任,为规范安全监管程序和优化考核机制等提供依据,至“十三五”末,基本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目标。 
  加强安全管理的督促和考核。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引导县(区)配备专职安全监管队伍,开展行业安全监管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县(区)运管机构安全监管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和过程控制。继续做好企业、站场安全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力度,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强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控制和动态监管,至“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安全管理手段信息化建设目标。加强安全工作考核。通过研究制订具体的考核标准,加强对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安全工作任务及年度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创新交通安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管理规定》,制定具体办法,对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建议和整改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认真落实整改和防范措施,进一步促进安全责任和监管措施的有效落实。 
  六、加强交通行业治理能力 
  “十三五”期间,天水市通过建立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健全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引导维修与驾培行业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行动措施以构建完善的行业管理服务体系。 
  (一)加强公路建设养护管理 
  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抓好项目招投标管理,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养护管理水平。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检查、评价、快速修补、危桥加固改造等方面技术水平,优化养护设备,提高养护质量与效率,至2020年,实现国省公路优等路率达到65%,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5%。进一步落实《天水市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细则》、《天水市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办法》。按照“县道乡道区管,村级道路乡管”的管养机制,进一步明确养护责任主体,坚持常年养护和季节养护相结合、专业养护和村民养护相结合,不断健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积极推进集客运站点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住宿、培训以及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等功能为一身的区域性交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二)引导维修与驾培行业发展 
  加强道路运输维修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建设,积极推进汽车维修城建设项目,在“十三五”期间,争取政府支持,有效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维护市场建设,启动完成秦州、麦积二区汽车维修城建设项目,完成五县汽车维修城前期规划工作。完善优化维修网络。着力建设区域性的维修网络,维修技术人才网络、信息服务和应急救助网络,促进现有综合性能维修向专业化维修过渡,延伸汽车维修及相关服务功能,落实维修服务质量跟踪制度。在“十三五”期间,维修总量供给与总需求之比按1.2:1进行引导,同时调整维修企业结构,力争2020年实现二类以上维修企业比例增长到50%。积极引导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树立企业品牌意识,开展连锁服务,拓展服务空间和范围,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加强道路运输维修市场的管理与监督。进一步加强行业信息化管理,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行业监管进一步到位,企业行为进一步规范透明。建立行业综合考评体系,行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正确的引导。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护,使违法者的利益得到限制。“十三五”期间,行业将以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为手段,从行业管理、行业监管、管理能力和服务内容上下功夫,对行业管理部门进行综合考评;从企业服务理念、企业内部管理、技术设备应用、人员培训和持证、服务质量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给予优胜者更多的实惠和扶持。 
  推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创新培训方式,建立开放有序培训新格局。实行驾驶人分类教育培训。推行大型客货车专业化驾驶培训,试点开展大型客货车驾驶人职业教育;引导建立大型客货车驾驶人培训基地,开展集中式教育培训。优化小型汽车驾驶人培训方式,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培训需求。实行计时培训计时收费,改变驾驶培训机构一次性预收全部培训费用的模式。实行学员自主预约培训时段、自主选择教练员、自主选择缴费方式。试点学员分科目、跨驾驶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加强培训管理,促进驾驶培训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开放驾驶培训市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实施驾驶培训机构准入许可制度。驾驶培训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配备教练车、教练员和教学设施,严格按照培训大纲规定的学时和内容进行培训,确保培训质量。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检查,规范市场秩序,保证驾驶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服务活动。改进理论知识培训内容,采取远程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交通事故案例教学、交通安全体验等多种方式,促进理论知识培训与实际操作训练交叉融合,提高驾驶培训专业化、系统化水平。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考试供给能力。鼓励建设使用社会考场。驾驶人考试场地布局、数量应当满足本地考试需求。拓宽考试员选用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考试员队伍,实行多渠道的考试员选用机制。优化考点布局。大力推进驾驶人考试业务向县级下放、延伸。 
  (三)规范汽车租赁业发展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管理机制。完善汽车租赁业相关政策法规,改善汽车租赁业法律环境。建立并完善汽车租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加强执法力度,以系列化、规范化的法律法规保障汽车租赁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汽车租赁业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全市统一的管理机构,对行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进行统一的安排和部署;通过建立天水市租赁业协会,维护行业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通过会计、审计等事务机构加强对汽车租赁业的监管,防止违规操作。 
  拓宽融资渠道,健全保障体系。拓宽汽车租赁企业的融资渠道。汽车租赁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经常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应通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方式加以解决,鼓励部分有实力、信誉好、效益佳的汽车租赁企业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尽快建立和健全与汽车租赁相关各行业的配套支持。通过建立全市信用保障体系和保险行业参与汽车租赁市场等诸多措施,建立健全汽车租赁的保障体系,解决承租人欠租、违约现象;通过建立全市二手车的交易评估体系和培育发展二手车交易市场,为租赁企业大批量的更新车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强化责任制落实,完善惩防体系建设。落实“两个责任”,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继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深入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把廉政文化宣传与建设工作融入到行业管理、队伍建设、依法行政当中,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加到制度执行力度,监督权力正确行使。重点做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工作,不断改进责任制考核方式,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制度执行专项检查。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狠抓作风建设工作,保证队伍风清气正。坚持对局属各单位工作考核制度,平时考核、日常监督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以政令畅通、日常出勤、请假程序、车辆使用、着装风貌为重点,着力解决单位中存在的工作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等问题,着力解决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机关和干部作风制度建设,努力营造求真务实、连接高效的工作氛围,推动执法队伍形象提升。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将“十三五”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列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由政府主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发改、财政、国土、住建、规划、公安、统计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十三五”交通运输规划方案的实施。天水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省交通运输厅的对口联系,建立工作机制,指导探索政策创新,加快推进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地。各区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主动对接天水市“十三五”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找准工作切入点。 
  (二)强化资金保障 
  经估算,天水市“十三五”时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946亿元,其中天水自筹资金525亿元,公路投资约491亿元,枢纽场站建设约34亿元。天水市需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建设资金予以保障。 
  积极争取部省资金补助,并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加强跟踪和掌握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的资金投入导向,特别是国家对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与补助措施,统筹谋划天水市重点建设项目投入,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同时,调动各地方政府建设资金投入积极性,从2016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专项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区财政也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 
  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和融资平台建设。单纯的由政府投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已不是最佳融资方式,建设资金的来源需多元化。需进一步探索市场化动作手段,探索BT、BOT、PPP、EPC等模式,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 
  强化对交通建设项目的规范与管理。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优化交通投资分配,统筹交通投资项目排序计划,以有限的建设资金获取尽可能大的投资效益;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确保法制化的监督与约束,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标制度;逐步完善投资活动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大力推行工程监理制,引进竞争机制,健全服务市场。 
  积极探索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沿线土地开发统筹发展机制。考虑将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或者通过土地运作为交通发展筹集资金,以交通建设带动沿线土地开发,以沿线土地开发反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化用地保障 
  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分解至各县区交通部门,由县区交通部门与县区国土部门加强衔接,并纳入即将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列入所占区县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与国土、规划部门的沟通协调,保障公益性交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如优先安排铁路、公路等土方综合利用项目,物流基地规划建设项目,公路客运站与铁路站、城市轨道交通站、公交站、停车场合建的项目等。积极探索建立项目占补平衡指标购买的交通运输行业专用平台,以保障公益性重大交通项目的推进。 
  确保城市用地的开发与交通设施(特别是公共交通设施)能力之间的供需平衡、城市土地开发建设强度应与城市道路空间,客流走廊设计空间的容量有效匹配。在城市的主要干道、高教区、大型的交通枢纽、旅游集散地之间的主要道路和交通走廊,预留或配置“公交主干线”或“公交快线”使用的相对独立的交通走廊空间(道路资源)。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结合城镇体系和城市布局的变化,及时做好有关交通运输规划调整修改工作,提高规划的适应性;完善各种交通运输规划论证审批工作,提高规划的严肃性;着重做好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控制,确保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政策保障 
  出台相应政策配合落实相关上位规划。天水市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梳理“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等国家及省级的系列战略决策,统筹提出相应的实施意见,指导战略决策在市级层面的落地。 
  完善道路运输行业的财税扶持政策。以公交行业成本规制为基础,建立科学、长效的城市公交财政补贴、补偿政策;为促进农村客运发展,应当在投资建站、农村站点经营方式、冷僻农村客运线路开通以及农村区域非法营运车辆整合等方面,建立相应的优惠引导政策;在运输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和节能减排工作过程中,信息化硬件设施的配备和运输装备的改造升级属于前期基础类工作,且投资规模较大,应当以地方政府为重点,制定新能源车辆的购置、配套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以及燃气、用电等方面的财税扶持政策。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领域,充分注重并发挥部省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指导、统筹与支持。研究交通运输执法人员、装备配备的行业标准,以提升执法水平和效率。 
  完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重点解决规范、促进和保障交通工作的法律依据问题,配合协助相关法律法规调研宣传执行工作,提请市政府修订完善相关地方性规范文件,适应新形势下天水市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强法制宣传,抓好法制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充实监督力量,畅通外部监督渠道,改进监督方式,全面落实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制度,充分发挥监督的警示教育作用。 
  (五)强化考核评估 
  加快构建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科学评估考核体系,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运输服务、现代运输业发展及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创建等领域的考核评估,逐步建立激励机制和倒逼机制,推动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以交通运输统计分析工作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夯实考核评估的工作基础。完善和拓展基础数据平台和系统,切实增强统计与分析的人员力量和工作成果时效性,完善交通经济运行分析模式。加强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统计分析,使统计分析信息能较为完整地反映交通运输各个方面,更好地为行业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有一桌席叫“十三花”(图) 天水在线聚焦胡大村(组图) 面皮是这样“炼”成的!(图) 浆水面是这样“炼”成的(图) 另一种画风的古城天水(图) “大雪”无雪(图) 天水在线向净土寺赠送航拍图 呱呱是这样炼成的(组图) 走进梅江村寻找乡村记忆(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