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充分调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广泛凝聚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正能量,天水市委统战部在全市统一战线开展了以“推动科学发展、服务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建真言、献良策、做贡献”为主要内容的“五星”建功活动,在“五星”建功优秀人物中开展了“五星”建功十大人物评选。
为进一步深化“五星”建功活动,扩大统一战线社会影响,动员和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天水市委统战部、天水日报社特推出天水市首届统一战线“五星”建功人物风采录,敬请关注!
让历史“开口”说话
——记全市统一战线“五星”建功人物“同心”之星--刘雁翔
天水日报记者 成雄 实习生 杨小蓓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痕迹。为了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九三学社天水市委常委、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刘雁翔,要么身处10平方米的简陋书房中伏案疾书,编著天水人文古迹;要么就是跋山涉水,挖掘整理地域历史文化。一年之中笔耕不辍、潜心学问、扬鞭奋蹄。
天水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但由于挖掘整理不够,这些文化瑰宝并未得到应有的历史地位、发挥出潜在经济价值。作为文史学者,刘雁翔的研究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近两年,刘雁翔将研究重心放在天水名人冯国瑞身上。
“只要一找到冯国瑞先生的一些资料,刘雁翔老师就第一时间赶来拿到我们家里头,跟我奶奶一起商量,来判定是真是假。”冯国瑞的曾孙冯梅溪说,“大家说的一些传说类的掌故,刘老师都要一一去落实考证。”
出生于上世纪初的冯国瑞是著名学者,曾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于梁启超等国学大师门下,在对麦积山石窟的发掘和勘察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对于这一课题,研究内容生僻,历史遗迹难寻,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然而刘雁翔却对此情有独钟,将它列为自己学术生命的三大课题之一。
在冯国瑞前,刘雁翔已经在在伏羲文化、杜甫秦州诗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伏羲文化站在中华文化历史的源头,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亲和力。刘雁翔在伏羲研究方面,出版《伏羲庙志》、《大哉羲皇》两本专著,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流域伏羲祠庙及伏羲信仰研究》、甘肃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伏羲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研究》和《中国地方志伏羲文化文献资料集成》、天水科技局项目《天水伏羲庙明代祭祀典礼研究及恢复方案》。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7月,杜甫携妻带子,来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时年四十八岁。流寓秦州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却赋诗多首,成为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分水岭。为天水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杜甫文化深深影响了刘雁翔,他在杜甫秦州诗研究方面,出版《杜甫秦州诗别解》、《杜甫陇上萍踪》两本专著,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雁翔把整个天水地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是陇文化和天水文化研究的先驱者、践行者。
刘雁翔学术兼职有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古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天水市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水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等。社会兼职有甘肃省政协委员、天水市政协委员。2011年入选天水市领军人才。2013年9月—2014年6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著有《伏羲庙志》《大哉羲皇》《杜甫秦州诗别解》《杜甫陇上萍踪》《秦州文史研究》等专著5部,合著《天水史话》等专著3部,主编《天水市志》(下卷)。在《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兰州大学学报》《中国地方志》《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专业论文60多篇。先后参编“天水地方志丛书”“陇右文化丛书”等地域文化图书30余种,本人任副主编或编辑。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黄河流域伏羲祠庙与伏羲信仰研究》,被评为良好;另外主持完成省、市社会科学项目各1项,参与并完成国家、教育部及省市项目多项。先后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甘肃省教学优秀成果奖获二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社科奖、甘肃省史志优秀成果奖、天水市社会科会科学奖、天水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