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麦积 石窟秘境

初夏时节,和一群甘肃行的网络媒体同行去朝拜和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齐名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却遇着连绵的细雨。连日的阴雨甚至使得路上已经出现了滑坡泥石流,以致行程几度反复,在几乎要人沮丧之际,得天水市外宣办同志的一再帮助,总算不虚天水之行。
抵达山门的时候,但见云绕群峰,钟灵毓秀,空灵唯美,细雨和风之中,犹如人在画图中,教人神清气爽。顺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上,回环之际,但觉眼前突地一亮,一座百余米高的山峰就在群峰之上拔地而起,正是因形如“农家积麦之状”而得名的麦积山。
在麦积山西南面的悬崖峭壁之上,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其中。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三尊十几米高的摩崖佛像,祂们凌空挺立,神情或端庄或慈祥,又甚或能在其中依稀看出些俏皮模样,其造型古朴得意,令人对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油然叹服。
大佛之旁,更有“密如蜂房”的佛像点缀佑护,逶迤腾挪的栈道楼阁穿云破雾,一路通往缥缈的虚空之上,成百上千的洞窟,点缀其间,透着神秘智慧的灵动。此时,云雾迷漫了大半个麦积山,秀美雄奇的山峰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如真似幻,奇异迷离,恍若仙境,整座麦积山就仿如一尊大佛,和天地浑然一体。此番动人画面,正是被誉为秦州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麦积山中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据称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17年),大抵成于北魏、西魏、北周三朝,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断开凿或重修,在历史上虽然多次遭到地震、火灾的破坏,仍保存窟龛200余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件,壁画千余平方米,北朝崖阁8座,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之称。
因了山雨的关系,我们未能登攀其上,一亲佛颜,不免抱憾。但也因为这云雨的流连,让我们得以偶遇这神秘动人的“麦积烟雨”风情,又实在是不虚此行。
相会“麦积烟雨” 体悟朝圣之旅

中新网甘肃7月12日电 7月10日,“全国网络媒体甘肃行”采访团来到甘肃天水麦积山。连日降雨导致山体滑坡,参访团不顾可能存在的隐患,仍坚持要求上麦积山一观。由于石窟因降雨而封闭,记者没能获准进入洞内。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因为不期而遇的降雨,采访团得以见到了传说中的“麦积烟雨”胜景。
谈到天水麦积山石窟,人们总会想到其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列为“中国四大石窟”,其中,麦积山石窟与敦煌莫高窟同在甘肃省境内。虽然上述两者同属一省,但知名度似乎有所不同,莫高窟作为敦煌文化的象征,已经走向世界,并发祥了“敦煌学”这一显学。令天水人略感遗憾的是,尽管麦积山石窟景色不逊莫高窟,但却尚无后者这样的知名度。
当记者一行来到麦积山脚下,在蒙蒙细雨中仰望山峰,仿佛瞬间置身仙境。但见远端云雾缭绕,赋予山体以空灵之气。定睛细看,则能于云雾之间隐约看到石窟洞口,仿佛仙人仍在其中修炼。此时,山脚下的人们,不再仅仅是一个观者,在惊叹大自然之鬼斧神工之余,一股宗教情怀油然而生,身心得以净化。
同行者感叹“没来过麦积山,就不算来过天水”。相类的句式,笔者曾在多地听过,对此总报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态度。如今身临其境,顿感遗憾与幸运。遗憾的是未能得进石窟一览,不知何夕才能再觅良机;幸运的是在甘肃这一降雨稀少的省份,竟能与“烟雨”中的麦积山相遇,又不免感叹三生有幸。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远观麦积山,并不能给人以直入苍穹,高不见顶之感。然而,把目光聚焦于山体,三尊大佛雕像矗立,静观大千世界,洞悉人间真理,见证世相变迁,赋麦积山以无限神性。
由此,此番在细雨中瞻仰麦积山容颜,便具有了“朝圣之旅”的现实体验。在这一刻,没能进入石窟的遗憾,似乎也被和“麦积烟雨”相会的喜悦所冲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