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6月14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13(癸巳)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新闻发布会。会上,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鸿嘉介绍了有关情况,并与天水市副市长霍卫平共同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据悉,2013(癸巳)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于6月22日在天水市伏羲广场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3届。
彭鸿嘉介绍说,自古以来天水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三牢之礼祭祀伏羲。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相沿成习。明代的时候,天水伏羲祭祀形成定制,分为一年春秋两祭,程序严谨,祭文由礼部制定,制礼作乐,场面十分壮观。1988年“羲皇故里”天水在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恢复了历史上的公祭伏羲典礼,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2005年开始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升格为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3届。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荣获2010中国节庆产业金手指奖•十大民俗类节庆•最具文化传承奖,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已经成为天水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了解的盛会,成为展示形象、广交朋友的重要平台。同时,通过节会的举办,推动了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及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进而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彭鸿嘉还介绍说,今年2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甘肃继兰州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甘肃省在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确定了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简称“1313工程”)的工作布局。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天水是“三区”中始祖文化的核心富集区,公祭伏羲大典正是始祖文化的具体形式和传承载体。举办公祭伏羲大典对于深入挖掘我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增强甘肃文化社会影响力、提高甘肃知名度,做大做强伏羲文化品牌、弘扬伏羲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文化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大力推动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升甘肃乃至天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6月22日上午9时50分在天水市伏羲广场举行2013(癸巳)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其主要议程包括:奏乐、击鼓鸣钟、恭读祭文、乐舞告祭、敬献花篮。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祭祀规格进一步提高。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中国侨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甘肃省文化厅、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二是祭祀规模进一步扩大。届时将邀请国家有关领导人,港澳台政要、港澳台知名人士,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包括主办单位领导),全国各兄弟省、市、自治区有关领导,甘肃省四大组织及省军区领导,关中—天水经济区六市一区和陕甘川宁四省十五方以及甘肃省各市、州党政代表,世界著名华人社团组织,港澳台代表,国内文化名人及知名专家学者代表,经济界重点客商(企业财团、商会)代表,旅游团体等方面的代表2000余人及我市各界群众代表共约2万人参加祭祀活动;三是宣传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今年,为扩大宣传影响力,邀请中央、境外、省内外主流媒体对典前、典中、典后进行强有力的系列宣传报道。央视4套、甘肃卫视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甘肃网、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天天天水网、天水广电网、天水在线等1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对伏羲公祭进行现场直播。
6月21日—24日,同时举办第二十四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主要内容包括卦台山民间祭祀太昊伏羲典礼、精品旅游线路推介及签约活动、中华始祖文化研讨会、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羲皇故里行—“伏羲文化”专题片拍摄活动、台湾客商及新疆甘肃商会重点客商项目考察洽谈活动以及《一画开天》大型舞剧、演出秦腔名家汇演、羲皇故里美术书法精品展、天水市博物馆邀请文物精品展等文化展演多项活动。
办好2013(癸巳)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四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了加强对节会工作的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天水市成立了2013(癸巳)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四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伏羲大典及文体活动部、旅游活动部、新闻宣传部、安全保卫部、接待交通部。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进行有序。(记者 薛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