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对夫妻不幸染上艾滋病,丈夫去世后,妻子独挑生活重担抚养两个儿子长大
“艾滋妈妈”:爱心给了我希望

“艾滋妈妈”崔琴琴(化名)所在的小山村。
20年前,因家庭贫困,夫妻两人双双选择卖血挣钱;10年前,夫妻被诊断患上“艾滋病”,不久丈夫撒手人寰;近10年来,看着懂事的儿子一天天长大成人,逐渐从悲观失望中走出的妻子开始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用心体会来自社会的关爱……
乐观面对
11月29日,地处大山深处的天水市某村笼罩在浓雾中,四周静悄悄的。一家家外观设计整齐划一的整村重建房上空,一缕缕轻烟向远处漫开,整个村子沉浸在安逸祥和之中。
在第24个艾滋病日来临之际,记者来到这里,零距离采访了一位与艾滋病抗争已近10年的“艾滋妈妈”——崔琴琴(化名)。
年过四十的崔琴琴比实际年龄似乎大出许多。“刚刚吃完晌午饭,我和几个平日要好的朋友说好了,一会儿去磨些新荞麦面,好给在外上学回家的儿子擀荞面饭吃。”崔琴琴一边用筷子刮着碗边残留的饭粒,一边和记者打着招呼。
“2003年,娃他爸因这个病去世后,家里就只剩我和两个儿子了。这些年里里外外就靠我一个人撑着。心里苦闷时,看看一天天长大的儿子,一股劲就又上来了。”崔琴琴理了理耳后整齐的发髻,腼腆一笑。
自从2003年被查出患上艾滋病后,崔琴琴曾过过一段心灰意冷、暗淡无光的日子。那段时间,她觉得天都塌了,似乎一切都是灰色的。
“那时候,我生怕看到别人的目光,哪怕是善意的,我都觉得很不自在,有段时间我连家门都不敢出,天天在家窝着,心里盘算着如何了此一生,心情糟糕透了。现在想想,当时的想法太自私,差点彻底毁了这个家。”
让她感动的是,自己染病后,县、乡、村三级卫生院的大夫时不时上门给她免费做检查,还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帮她一步步打消思想顾虑。
“每隔一个季度,大夫都要给我做身体检查,由于患病后一直在按疗程服药,因此没有感觉到身体方面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和常人没什么两样。”崔琴琴说。
崔琴琴家共有十几亩地,今年种了3亩果树苗、4亩核桃苗和3亩小麦,其余的因人手不够,她都给其他村民种了。“我现在想通了,这种病不是我想得就得,我想好就好的,所以我也不多想了,好好地务我的果园,挣钱还盖房子时欠人家的4万元账才是正事。”谈起日后的打算,崔琴琴非常乐观。
活着真好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崔琴琴和丈夫结婚。婚后几年,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夫妻俩铆足了劲,想方设法努力挣钱,一心想过上好日子。
“1993年,听说我们村的一些人去卖血挣钱,看着人家用卖血换回的钱买这买那,我和娃他爸也有些心动了,头脑一热便加入到卖血者的行列了。也许从那一刻起,灾难就和我们这个家结下了缘。”回忆起那一幕,崔琴琴眼眶湿润了。
“万万没有想到,几次卖血的经历竟把我们的一生押进去了。10年后,他爸的命赔了进去,我虽说活着,但心里当时承受的负担常人难以想象。”
崔琴琴说,2003年,丈夫意外住院,被查出患上艾滋病。那时候,对于一直生活在偏僻的小村子的他们来说,艾滋病听都没听过,至于它意味着什么就更无从得知了。当医生听了她也曾有过卖血的经历后,要她立刻验血。检查结果应验了医生的推测。
时隔不久,崔琴琴的丈夫抛下她和两个年幼的儿子永远地走了。
“我当时不想活了。当时大儿子11岁,小儿子8岁,虽说还小,但也到了懂事的年龄,在刚刚遭遇了爸爸离去的沉重打击后,又看到妈妈有心也要抛下他们,大儿子哭着扯着我的手说:妈妈,你要再死了留下我们两个怎么活啊?你要走就干脆把我们两人都带走吧!”
孩子的话激发了崔琴琴活下去的信心。“当时我暗暗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孩子就会有个家,我一定要努力活着!”崔琴琴说。
爱的希望
崔琴琴说,10年来,两个儿子对妈妈的爱成了她活得相对轻松的原动力。为了替妈妈分忧,小儿子初中毕业后去了外地打工;而大儿子学习成绩优异,目前正冲刺高考。
去年,因为地里活累有些身体透支,崔琴琴一度头晕得厉害,经检查发现贫血严重。当时医院要求她押6000元后住院治疗,她细一寻思,盖新房欠的4万元还没还,儿子上学也正用钱,她哪敢去住院。就在这时,大儿子知道了此事,哭着让她去看病。
大儿子知道崔琴琴得病的当晚哭了整整一宿。第二天,他以辍学为条件逼母亲去医院检查治疗。为了让儿子安心上学,崔琴琴当着儿子的面去了医院。儿子前脚一走,她便拿着医院开的处方回了家,在家输了几天液后,身体便康复了。
据她讲,自从被查出病至今,村里给了她一家很多关爱,农村低保、灾后重建优补对象等等都落实在她家头上。
谈起今后的打算,崔琴琴说:“别的我不想,就想着儿子明年能如愿考上大学,我这辈子就知足了!他爸如果泉下有知,也会安心了!”
崔琴琴说,两个儿子是她的希望,儿子的爱是她活下去的理由。
文/图本报记者王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