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王新强编著的《诗画天水——羲皇故里风景名胜诗文词赋》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卿为该书作序。
《诗画天水——羲皇故里风景名胜诗文词赋》分为12篇,汇集了天水市两区五县及陇南市礼县等8个县(区)210个自然、人文景点。该书结构以旅游文化的特色分篇,按景点公布的区域编排,并结合了区域内一定的旅游线路。全书共有照片1002多张,诗词795首、文赋9篇、楹联87幅。资料齐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新颖。
王新强现任共青团天水市委副书记,他利用公暇之余,跑遍了天水市及陇南200多自然人文景点,力求真实反映出每个景点的现状,试图把人与自然更贴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天水文脉的延伸,寻求一种多元的视角和看点。
李文卿如此评价此书:“王新强同志的《诗画天水》一书,充分展示了天水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不但能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古秦州的历史文化,而且还会给予我们诗画之外的思考和想象。”
序/李文卿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八千年前,先祖在这片水土肥美、气候宜人的土地上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第一缕炊烟,远古文明于此肇启并薪火相继。历经八千年岁月洗礼,天水以建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浑厚、文物古迹众多、风光名胜瑰丽、开发潜力巨大而独具魅力与价值。在1.4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别具风格、富有地方特色的景区景点灿若星河,闪烁于古秦州的角角落落。与莫高窟、龙门、云冈齐名的麦积山石窟,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伏羲庙,陇东南第一名观玉泉观,杜甫流寓行吟的古刹南郭寺,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南北宅子等,无一不透射出天水独特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经久不衰的人文魅力。
天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留下了无数华彩辞章。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步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代文人墨客以丰富的创作灵感,一路高歌低吟而来,与秦州的山川一道在陇右大放异彩。《诗经》中的“秦风”,透露着先民在渭水之滨的生产生活气息,《蒹葭》、《关雎》成为旷古流传的爱情千古绝唱;东汉辞赋家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穷鸟赋》等独树一帜,千古传诵,把汉赋推向高峰;被武则天誉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的苏蕙《璇玑图》,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回文体,“锦字传书”典故悠久流传;诗仙李白“自此风尘远,山高月夜寒”的吟唱和诗圣杜甫“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喟叹珠联璧合,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在秦州大放异彩。曹植、卢照邻、许棠、陆游、王仁裕、宋琬、于右任等一代文人墨客无不在此吟唱,写尽古秦州的物华天宝。这些文学史上的瑰宝,是天水这座古城最为典雅的记忆。
面对如此多娇的山水和生发在这片土地上饮誉文学史的诗文歌赋,天水众多的有识之士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探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王新强同志就是其中成绩较为突出的。多年以来,怀着对这座历史古城的深厚感情,利用公职之暇,跑遍了天水的200余处山崖泉湖、楼台亭阁、宫观寺院、墓祠庙堂,拍摄了1000多幅照片,并收集了1000多篇(首、幅)诗文、词赋、楹联,汇集成《诗画天水》一书,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天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展读全书,我们仿佛在时空中穿梭,在现实与历史的诗画中徜徉。我们对王新强同志所作的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这一战略定位为天水特色文化大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努力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提高旅游产业化水平,以形成陕甘大旅游的格局。王新强同志的《诗画天水》一书,从这一角度,充分展示了天水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不但能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古秦州的历史文化,而且还会给予我们诗画之外的思考和想象。
相信此书的出版和发行,对于读者了解天水、认识天水、宣传天水都将有所裨益,从而激发热爱天水、建设天水的热情。
是为序。
二○一○年五月
(李文卿,天水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