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时节,走进被誉为“陇上江南”的甘肃天水市,“关天经济区”、“发展”、“项目”、“产业”是记者听的最多的几个词汇。当地干部群众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只争朝夕的干劲令人倍感振奋。
200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正式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将“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的增长极。
“天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次核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天水市委书记张景辉告诉记者,《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一年来,天水市抢抓机遇,按照“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的总体思路,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谋好科学规划篇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实施之后,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把天水作为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东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着眼于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天水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天水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张景辉认为,一系列政策、规划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改善天水市乃至陇东南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壮大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加快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做大做强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为了把国家《规划》“设计图”变为天水市的“施工图”,使其具有操作性,天水市组织编制了1个全市总体实施方案,20个专项实施方案和7个县区实施方案,努力把天水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西端的重要增长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实现拓宽交通对接、工业协作、旅游联动、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五个渠道。”张景辉表示,天水将打通经济区城市之间的快速通道,进一步强化天水在区域发展中的交通枢纽地位;与周边地区进一步加强企业联系、产业配套、技术协作,尽快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关系,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积极融入大关中旅游圈,通过加快景区景点建设、联合开发精品线路,实现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快速发展;加快建立现代物流体系,通过商贸流通这一纽带,将天水与周边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依托天水和关中地区同是华夏文明、周秦文化重要发祥地的优势,广泛开展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加速区域间的有机融合。
同时,天水市将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乡发展条件;围绕把天水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抓好和谐社会建设,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走好区域合作路
今年6月2日,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天水市党政代表团在西安举行了“融入大关中,谋求大发展”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就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旅游、科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与陕西省文物局、陕西师大、西安市科技局等单位签订了12项合作协议,为天水融入大关中奠定扎实基础。
天水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自古以来是陇东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交通区位、制造加工、特色农业、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天水辐射范围内的甘肃平凉、庆阳、陇南三市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历史文化深厚、产业优势明显。
“这一区域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关系十分密切,产业基础相同,经贸往来频繁,经济社会关联度很高。”天水市市长李文卿分析说,关中地区资源富集、工农业发达、工业基础较好、科研力量雄厚,通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有利于促进区域开放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探索和创新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新的体制机制。
去年以来,天水市已与经济区其他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及政研、教育、人才、文化、旅游、工商、文联、统计等合作组织和长效合作机制,并开通了西安至天水旅游专列和高速客运专线。
“陇海铁路穿越天水全境,310、316国道横贯东西,天(水)宝(鸡)高速公路也已正式通车,天水与周边毗邻地区的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李文卿告诉记者,“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对接,打通经济区城市之间的快速通道,形成1—2小时的区域交通圈,以此推进天水与陇东南其他各市及关中地区的联结互动。”目前,天(水)定(西)高速公路与宝(鸡)天(水)高速公路天水城区过境段、天(水)平(凉)铁路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也正在顺利进行。
一年多来,“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各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成果颇丰:天水市旅游部门发起,与陕西关中六市一区旅游部门共同协商建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合作组织;陕西航空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天水设立分公司,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在西安建立了基地,西飞公司与中航天水飞机工业公司合作的大运输机舱门项目已生产出成型产品;天水市与经济区其他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人才联盟、文化合作与发展战略联盟,签署了《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合作与发展战略框架协议》。
“合作就要构建多层次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李文卿表示,要发挥政府部门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鼓励经济区城市商会、行业协会及民间组织参与区域合作,开展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经贸交流和洽谈,积极为企业间投资合作创造条件,搭建区域经贸合作的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力促进经济区持续快速发展。

打好特色优势牌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一年来,不少土生土长的天水“地方队”挂上了“国”字号招牌:天水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市被认定为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3家企业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天水的工业经济和现代高新农业有良好的基础:长城电工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专业化研发、制造、销售高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器元件的企业;天水风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的研发制造和专业生产的大型基地;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国同行业前3名;位于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已向25个省区示范推广培育成功的航天蔬菜新品种90多万亩,产值达36亿元。
为将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天水将着力做强三大产业。一是以天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做强装备制造业。深入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星火机械、华天电子、长城电器三大产业园,培育壮大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电子信息、医疗食品、建筑建材五大集群,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做强特色优势农业。按照“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壮大果品、蔬菜、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发挥航天育种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做强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天水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把天水建成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天水市狠抓项目建设,宝天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中材天水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祁连山甘谷年产120万吨水泥建设项目建成,投资12.3亿元的星火集团重型精密机床产业园确定落户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社棠工业园,总投资64亿元的天水星火机床工业园和天水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已开工奠基,郑州————西安————兰州客运专线项目预可研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等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今年上半年,天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1.82亿元,同比增长1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29亿元,同比增长18.02%;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5.08亿元,同比增长50.18%;完成进出口总额7791.3万美元,同比增长1.08倍。
“我们将进一步密切区域内优势产业协作配套。”李文卿告诉记者,天水将依托经济区各城市优势产业,通过联合、协作、配套,建立体现区域特色的新型化、多元化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整个经济区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