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在北京先后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旅游报等十四家首都媒体的采访,重点介绍了天水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天水市“1135”区域发展战略的有关情况。
张景辉说,去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给天水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历史性机遇,作为甘肃省唯一纳入经济区的城市,天水将进一步肩负起发挥甘肃东部桥头堡作用,辐射带动平凉、庆阳、陇南及毗邻地区加快发展的重任,紧紧围绕天水在经济区中的定位,积极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 发挥交通区位、经济功能、地理地缘、历史文化、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天水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全面落实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使天水成为经济区西端重要的增长极,成为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城市、陇上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级重点旅游城市,为带动和促进陇东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张景辉强调,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我们要紧密结合全省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着重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处好三个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全省产业布局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布局的关系,处理好天水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其他城市和辐射区城市的关系,处理好天水市“十二五”规划与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关系。
二是拓宽四种渠道。就是要进一步加快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对接,打通城际间的快速通道,形成1—2小时的区域交通圈,以此推进天水与陇东南其他各市及关中地区的联结互动;要与周边地区进一步加强企业联系、产业配套、技术协作,尽快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要发挥这一区域是华夏文明和周秦文化重要发祥地的作用,通过联合开发旅游线路,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加速区域间的有机融合;要加快建立现代物流体系,通过商贸流通这一纽带,将天水与周边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是做强三大产业。就是要依托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三大优势产业,以三大优势产业的快速崛起为支撑,进一步加快天水发展。
四是抓好三大建设。就是要下大气力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谐社会三大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努力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快天水跨越式科学发展步伐。

着眼于实施好《天水——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天水发展,张景辉对天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135”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阐释,强调当前全市上下必须切实抓好五项工作:一是狠抓工业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五大集群,加快建设电子、机械、电器三大产业园和高新技术创新创业园。二是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林果、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加快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天水至定西、天水至十堰、天水至平凉、天水至陇南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宝兰客运专线、天水至平凉铁路专线和天水至阳平关铁路建设,抓好天水机场建设。四是狠抓旅游产业发展,依托伏羲庙、大地湾、麦积山和西秦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五是狠抓和谐社会建设,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健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