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7日从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甘肃省文物部门将借助国务院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会,与陕西省整合资源,共同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遗产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
去年6月,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个总面积达6.96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不仅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著名的丝绸之路源头和羲皇故里,也是13个王朝古都所在地,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要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成一个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文物旅游胜地的远程目标,陕甘两省文物局联手组织开展了研讨和沟通,已就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共识,并于去年底签署了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框架性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甘肃省位于该区域的麦积山石窟、伏羲庙、大地湾遗址、大堡子山遗址、马家塬战国墓地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重要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与陕西厚重广博的众多文化遗存相结合,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旅游胜地。目前天水和宝鸡两市的文物部门已经启动了合作试点工作。省文物局要求省内其他规划涉及地区和相关文博单位,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周边地区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领域的沟通联络。实现陕甘两个文物大省的强强联合,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遗产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逐步扭转陇东南地区文物资源相对丰富、保护利用水平不高的现状,最终实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记者 卢伟山 实习生 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