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委经济师吴来虎回答记者提问
记: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请问: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有哪些特点?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答:今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概括起来表现为“一个回升,五个增强”。
“一个回升”是: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稳步回升。
“五个增强”是:1、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改革攻坚任务基本完成,企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3、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4、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5县域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力增强。
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全力培植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目前,我市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21个。
2、以实施名牌战略为切入点,全力培植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目前,我市已拥有中国名牌1个,甘肃名牌3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甘肃省著名商标21个。

甘肃电视台记者提问
记:我市的国企改革工作任务重,进展快,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破产重组是整个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难点和亮点,请问,这些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破产重组工作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答:我市从2001年开始,在全面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认真吸取和总结我市历年国企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实施以产权制度和企业用工制度为核心的新一轮国企改革。全市纳入新一轮改制范围的企业共有463户,涉及工业、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经营性粮食、供销和城建等领域,职工总数10.61万人。截止目前,已有454户完成各种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达到98%。
我市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难点和亮点是32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按老划型标准)的破产重组工作,其中有28户企业列入了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32户企业共涉及职工4.5万人,共核销各类债务42亿元,共向国家和省上争取安置职工的补助资金8.48亿元。
通过国企改革的有效推进,特别是32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破产重组,着力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五大难题”,推动了“三大发展”,达到了“一个目的”。
“五大难题”,即着力解决了国有企业几十年形成的巨额债务问题。仅32户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全面完成破产重组,可核销各类债务约42亿元;着力解决了企业多年形成的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集资款、医药费、社保费等各类拖欠问题。已完成改制企业已支付职工各项安置费用34.27亿元,其中,各种拖欠费用11.18亿元;着力解决了企业办社会问题。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将26所企业所办的九年义务制学校整建制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涉及教职工2009人),将企业的供水、供电、供暖尽可能与生产经营相分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行;着力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机制问题。通过国企改革,破除旧机制,建立新机制,实现机制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三大发展”,即推动了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仅破产重组企业,以现金形式清偿历史拖欠的社会保险费用约2亿元。绝大部分改制企业恢复和建立了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推动了全市金融业的发展。32户破产企业中有28户列入了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市金融企业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和各类贷款审批权基本受制于上级行直接监管的问题;推动了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通过改制改组和破产重组,一批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做精做专,一批企业退二进三,非公经济不断壮大。
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2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亿元,财政收入29.2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2.6倍、3.8倍和4.2倍,真正达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国家增税这一目的。这些成绩的取得,虽然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但国企改革功不可没。

市项目办负责人王想明回答记者提问

(天水电视台记者提问)

天水晚报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