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 自从国家正式批准了关中至天水经济圈之后,西部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前景。但是关中至天水的公路交通也是很不发达,不过要是宝鸡到天水的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后,也就大大缩短了关中至天水的时空距离。
作为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家东西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全长130公里,是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省区与东部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将在国家公路网中起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宝天高速陕西境内宝鸡至牛背梁段全长40.2公里,起于宝成铁路渭河大桥,与西宝高速连接,止于陕甘交界的牛背村。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计划在今年的九月底建成。这条路建成通车后,连接甘肃境内正在建设的天水段90公里的高速公路,从宝鸡到天水只需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再连接已经建成的西宝高速,将来从西安开车经宝鸡到天水,全长300公里的路程也只需要三个多小时的时间。(供稿: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 记者 方红军)
(宝鸡新闻网记者魏巍)宝天高速公路宝鸡至牛背段路基桥隧工程已全部完工;路面工程中、下面层全部完成,上面层完成总量的82%;绿化、交通安全设施和隧道消防工程基本完成;隧道装饰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其余工程已近收尾阶段,预计年内建成。如果说青藏铁路是中国大地的一条天路的话,那么,如今像一条巨龙一样横陈于宝鸡大地的宝天高速公路,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陇上天路”。

(本网记者魏巍)宝天高速公路宝鸡至牛背段路基桥隧工程已全部完工;路面工程中、下面层全部完成,上面层完成总量的82%;绿化、交通安全设施和隧道消防工程基本完成;隧道装饰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其余工程已近收尾阶段,预计年内建成。
今年年内,驾车出行的人们会真切地感受到宝鸡到甘肃有多便捷,一个半小时--空间距离的缩短,将使宝鸡与天水两座城市的经济、文化、旅游得以便利交流。8月11日,记者在宝天高速公路宝鸡至牛背段沿线采访时,为这一浩大工程所震撼,连霍国道上隧道密集、桥梁数量和长度堪称我市之最、刘庄渭河大桥打破了国内公路上跨铁路夹角不能小于45度的纪录……宝天高速是我市有史以来独立承建的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一个个技术难题的破解,一个个工程质量的优化完成,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辛勤奋战的结果,探访一路,我们发现,宝天高速靓点频出,让一个城市为之光荣。
现代设计与施工的绝妙之处
在崇山峻岭的秦岭深处,桥隧犹如珍珠镶嵌在山与山之间,显现出现代设计与施工的高妙之处。据宝鸡市交通局工作人员介绍,宝天高速是我市公路史上,投入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条高速路。如果说青藏铁路是中国大地的一条天路的话,那么,如今像一条巨龙一样横陈于宝鸡大地的宝天高速公路,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陇上天路”。
据有关资料显示,宝天高速在地貌上横跨堆积河谷阶地与剥蚀山地两种地貌类型,地质构造活动整体较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其中,沿线内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地质灾害共17处,危险性大的区段长达11公里多,占线路总长的28.1%,是目前我省在建高速公路中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工程之一。正因如此,宝天高速桥梁横贯全程,隧道随处可见。被省交通厅称为“卡脖子”工程的新庄渭河大桥是宝天高速全线34座桥梁中唯一采用现浇的大桥,大桥左右线各长150米,由于大桥要跨越陇海铁路,处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起伏很大,大桥又位于晁峪火车站接触网交汇的咽喉区域,施工难度相当大,工程从2006年开工后,省市交通部门多次与铁路部门协商施工方案,直到2008年 6月15日方获准通过。承建该工程的一位技术人员说,“修了这么多年的路,还没遇到一条桥隧比例如此高的公路。刚进场时,还有点怯场,但真正一步步扎扎实实做下来后,还觉得自己确实挺了不起。”

狠抓质量管理树立精品工程
既是一件好作品,在“铸造”的过程中,定是经历了严格的质量监控。宝鸡市宝天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为此专门建立了工程质量中间交验制度,注重工序质量和环节工作质量,严把工序交接关,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同时建立工程质量巡查制度,设立了巡查组,坚持每天到工地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严格过程控制纠正和查处了多起由于违规操作而引发的质量问题,有效遏制了施工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理念,管理处在工程开工前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路基桥隧15个合同段的工程内容,按照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了划分,将全项目划分为五万多个分项工程,明确每个分项的质量标准、开竣工日期以及施工工艺要求,印发到各驻地办和项目经理部共同执行。按照省厅的安排部署,并结合本项目实际,开展了以隧道、桥梁和路基工程为重点的多项施工质量专项整治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高、现场管理混乱、技术力量薄弱、机械设备投入不足的现状,扭转了被动局面。今年,对已经完成的路基桥隧工程,管理处组织开展了质量回头望活动,对在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组织施工技术好、信誉好的专业技术队伍,及时进行整修,决不将质量缺陷留在通车后,确保精品工程目标的实现。
针对连霍国道主干线交通量大、超重车辆多的特点,对路基工程的上路床进行了加强处理,用厂拌4%石灰砂砾处治50cm,大大提高了路基强度,增强了高速公路的耐久性。为了克服黄土湿陷性对路基质量造成的影响,对填土高度大于4米的高填方路段采取了强夯措施,减少了工后沉降。对全线排水系统及路基高边坡防护工程逐一进行排查,现场确定方案,优化了设计,保证了排水工程质量。对桥隧之间的短路基、桥隧相接的桥梁台背全部采用浆砌片石回填,从根本上消除台背跳车的质量通病。对隧道洞内水泥处治碎石基层全部采用摊铺机摊铺工艺施工,保证了排水基层的平整度以及排水效果。
自开工以来,该项目未发生大的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根据管理处质量巡查和中心实验室抽检资料,全项目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6.7%,关键指标达到了99.47%。交通部于去年8月份、9月份和12月份三次督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对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工程质量控制良好。
开工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管理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狠抓措施落实,安全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完善了管理处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安全管理网络,建立了“施工企业负责、业主行业管理、监理现场监管、职工积极参与”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推行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及时制定各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提到安全应急的意识和能力。再者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定期安全检查,特别对爆破、高空作业和防汛工作常抓不懈,有力的推动全线安全工作,形成了承包人、监理、业主齐抓共管,安全态势良好的工作局面。开工三年来,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安全生产态势良好。

锻造生态之路
宝天高速公路的一个亮点就是:这是一条生态路。车进西山,“宝天高速”似从渭河上飘下来的一束银丝带,风姿绰约,与自然和谐拥抱。隧道口的广场上,国槐、玉兰等花木随风摇曳;路中间的隔离绿化带中,百合、樱花争艳吐芳,蜜蜂嗡嗡,鸟声啾啾;大桥下面,渭河水流湍湍,河水清澈,河道洁净……作为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工程的宝天高速公路,在设计和施工中体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以人为本、环保和谐的新理念。据悉,我市自争取该项目落实后,就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宝天路段勘察调研,要求建设单位把宝天路修成造福于民的“生态环保路”,并三易环保方案,使该工程的环保投资由最初的两三百万元追加到1200多万元。
据了解,该项目路线穿越宝鸡西部山区的渭河峡谷地带,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能力较差,为了确保把本项目建设成生态环保工程,管理处及时优化设计,减少高填深挖路基,增加桥梁隧道长度,变刚性防护为生态柔性防护,尽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生态植被,努力实现高速公路与沿线自然环境的相协调。
在绿化工程建设中,管理处在要求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搞好绿化设计同时,邀请专业的咨询单位到施工沿线一处一处进行现场考察、研究和分析,对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处按照创建“绿色宝鸡”的要求,切实加大了绿化工作的投入,按照草、灌、乔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适应地域生长的优质高档树种,做到乔灌结合、错落有致、色彩和谐、自然流畅,使高速公路绿化和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提高绿化档次,确保把宝天高速建成绿色景观大道。
为了做好植被恢复,在项目建设中,管理处严格按照环保工作要求,督促施工单位制定弃渣保护、耕地保护、植被保护和边坡稳定治理等环保方案,对环境影响大的设计进行调整,尽量减少挖方,优化弃渣场地设计,尽最大可能地减少了水土流失。环保工作得到了市环保局、黄委会和省水利厅的肯定。
我市打破以往先工程后绿化的惯例,采取“建设与环保同步、绿化与工程同行”的措施,提早播绿,从而实现了路通、树活、草长的目标,通车后的高速路,人们将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