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飘落小陇山
——宝天高速公路建设见闻

“我筑绿色通道,你阅陇原春色!”宝(鸡)天(水)高速公路建设者以这样广阔的胸怀,向社会各界发出诚挚邀请。
6月3日,控制性工程麦积山特长隧道全线贯通。当天,记者驱车走完了全程,见识了一条真正的“绿色高速”。她宛如一条玉带飘落小陇山,颠覆了你对甘肃高速公路以往的认识。

曲线宝天:既要高速又要好看
虽然有些路段还没有最后完工,汽车还未能完全进入“高速”状态,但仍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条高速公路强烈的曲线美。在层林尽染的山峦间,由高达65%的桥隧比营造出的这种空中曲线使你恍如进入影视剧中森林探秘节日。
“从项目设计开始,我们就注重曲线给乘客带来的美感。”省交通厅宝天项目办主任李俊升说,宝天高速公路充分吸收和运用国内外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经验,注重公路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完美结合。
长达2.6公里的李子坪大桥是宝天高速公路沿线最壮丽的大桥。站在附近山坡上,一个从远处森林中渐次伸展出的大S形款款向你走来。此处地形山峦重迭,山与山错落有致,每经过一座小山,前面总会别有洞天。“在这种美景中施工,我们都心疼。”现场办负责人罗健勇解释在此处修大型高架桥的原因时说,第一方案是取直,往山里边靠,就得挖山,不要说将来有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就眼前的景色都难以保护了。
他说,最后的方案是修高架桥串起各个景致。大桥建好后,罗健勇发现,大桥其实成了壮美景色中的亮点。
保护景观、自然的设计理念贯穿着整个宝天高速公路建设过程。
环保宝天:最强有力的恢复
环保是宝天高速公路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
李俊升介绍说,该项目位于我省东南部,地处六盘山、陇中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交界处,地跨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天水市,路线全长91.114公里,穿越我省最大的天然林保护基地——小陇山林区,该区域是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因此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原有的地貌植被和恢复因施工不可避免的破坏就成了项目办环保工作的重点。
项目办确定的原则是:“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以及“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强力度的恢复”。并与各施工单位逐一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每个施工单位要有专职环保管理人员。
记者发现,施工单位有租用当地林场、管养站作为施工驻地的,也有采用二层活动板房的,面积都不“阔气”。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破坏,宝天高速公路对施工便道进行了专项设计,单独招标,提前实施,这在我省也属首次尝试。
施工过程中泥浆排放对河流的污染是项目环保管理的难点。项目办借鉴外省的成功经验,采取了设置梯级泥浆沉淀池,增设专门排放泥浆的涵洞,将泥浆引离施工区后再进行沉淀处理。
麦积山隧道开工前,也有不同方案。最省事的方案是多头开挖,在顶部打若干个洞,同时施工,但对环境影响大。最终的方案是独头掘进,技术难度大,耗资也大,光通风一项所用电费最高的一个月就达到36万元。环保还“逼”出了一项新纪录:其6330米的独头掘进长度成为亚洲第一。
隧道打出了大量的废渣,但由于这里山体以花岗岩为主,打出来的碎石都让路基单位当成“宝贝”拉走了,这也是循环利用。

景观宝天:美景与你一路同行
行驶在宝天高速公路上,一个个美丽而熟悉的名字扑面而来:仙人崖隧道、净土寺隧道、街亭温泉隧道……
而这些名字最原始的面貌却是非常的“专业”:花石山1号、花石山2号……
为突出“旅游路”特色,宣传天水文化和旅游资源,项目办与天水市政府协商后,对全线桥梁进行了统一调整。“外地客人走一遍宝天路,就对天水有了个了解。”李俊升说。
不仅名字美,这里景色更美。宝天路在沿线设立了多处观景台。开车时间长了,把车停在观景台上,就可欣赏美景。
不仅让乘客旅途舒适,还要让世居这里的动物方便。项目办在各个路段都预留下了动物通道。记者在李子坪大桥附近采访时恰遇一群牛从通道通过,在对面山坡上悠闲地晒起“日光浴”。
公路与景区融为一体,动物与人类共存共生是宝天路建设者的理想,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本报记者 牛彦君 本报通讯员 段兰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