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商报记者 郭涛 12月2日为您报道 家境极为贫困,父亲有病,母亲瘫了,年仅19岁的天水男孩凌云义为了能够上学,近10年来曾经辗转兰州、乌鲁木齐、哈密、北京、上海、广东等7个省市打工筹集学费。日前,在海南师范大学举行的第二届“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评选中,现在就读于海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凌云义成为自强不息的典型。
10年 他在7城市打工筹学费
凌云义于1988年生于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镇李家坪村,他的父亲患有慢性遗传心脏病,由于整天在地里忙,常年得不到休息,病情总是时好时坏;他的母亲又因高血压导致瘫痪,而全家人的口粮靠父母辛苦耕耘家里的几亩地来勉强维持。困难的家庭无法拿出钱来供他上学,他是欠着学费上完小学的。
小学毕业那年,刚刚13岁的凌云义就奔赴乌鲁木齐市、哈密市从事水暖器具清洗,两个月后他带着1600元工资回家,交上了初中的学费。初中毕业后,家里的生活更加拮据,他趁着放暑假来到兰州,在火车站附近骑着三轮卖起了面包,两个月后带着1700元工资回了家。在高中期间,他继续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为自己挣生活费,到兰州牛肉面馆做服务员,每月挣300元,解决了自己和家里必要的开支。2006年,凌云义参加高考,被海南师范大学录取,当年7到9月份,他在广东东莞电池厂打工挣了2500元,带着这些钱来海南师范大学报到。
刻苦学习之余 不忘帮助他人
到了大学,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他的家庭情况后,对他刻意照顾,有的同学还把自己的困难助学贷款名额让给了他。但是他的生活一如既往的俭朴,月平均生活费用始终保持在170元上下。
现在他利用课余时间出去打工,而学习的时间则被放在了每天早上和深夜里。海师物理系辅导员邢晓晖老师说,凌云义就读海师以来,连续两个学期的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
谈及对以后生活和学习的打算时,凌云义自信地告诉记者,他要继续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用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