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省政府新闻发布会:2007年公祭伏羲大典6月22日天水举行
(2007-6-14 19:28:19)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人民网  打印本页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配图:天水在线)

  人民网兰州6月14日电 甘肃省政府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2007(丁亥)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将于6月22日在天水举行。

  伏羲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距今八千年前,伏羲结合当时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创画八卦、编结网 、教人以渔、始兴嫁娶、制造乐器……用文明之火,引导先民摆脱了茹毛饮血、巢穴群居、鸿蒙未启的原始状态,跨入了文明社会阶段。

  甘肃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境内及周边分布着众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伏羲文化旅游节和公祭活动自1988年开始,已连续举办18届,成为我国重要文化节会之一。2006,天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丁亥)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届时,还将举办2007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本次节会有六方面内容。一是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二是首届全国农民武术大赛;三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经验交流会;四是文体活动;五是旅游活动;六是商务与会展活动。(李战吉 鲁琰茹)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氏----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甘肃省副省长 咸辉

(2007年6月14日)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如同亚当、夏娃创造西方文明一样,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
   
  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风姓。伏羲又称庖牺、包羲、孢羲、宓羲、庖牺等。西晋史学家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载:“太吴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牺,长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氏后,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百王为先。”
   
  据史料记载,八千多年前的伏羲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千千,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  (《论衡·齐世篇》)伏羲结合当时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创画八卦、编结网罟、教人以渔、始兴嫁娶、制造乐器……用文明灯火,引导先民摆脱了茹毛饮血、巢穴群居、鸿蒙耒启的原始状态,跨入了文明社会阶段。
   
  《遁甲开山图》和《补史记·三皇本记》等中记载,伏羲氏之后,女娲代立。女娲氏没,大庭氏有天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几十五代,皆袭庖牺氏之号”。史料和现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伏羲文化遗迹说明,伏羲不仅代表叶咻,更代表一个时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时期,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时代。伏羲部族在成纪(今天水)产生发展壮大后,为了使本部族有更大的生活空间,使生产进一步的发展,伏羲及他们的继承者,带领一部分先民不断地探寻、迁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淮河平原、四川盆地、华东地区和云贵高原。
   
  伏羲部族在迁徒的过程中把生产劳动技术、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管理办法、走向文明的措施不断发扬广大,并汲取各地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传承和发扬了伏羲开创的远古文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向前发展,为我国人类早期社会摆脱蒙昧跨入文明阶段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使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源远流长。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繁荣昌盛的根基,伏羲氏得到了子孙世代崇敬,被尊称为“人祖”、“人宗”  “人皇”、“羲皇”,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

  伏羲文化——中华文化的本源文化
   
  以伏羲氏为代表的远古先民们,在长期的生存和治世斗争中,创造了亘古常新的伏羲文化。而伏羲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在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的《史记·三皇本记》中载: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日庖牺。有龙瑞,以龙记官,号日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这对伏羲文化的内涵和核心内容作了清晰丰富的描述。
   
  在社会经济方面,伏羲结网罟、养牺牲,教导人们结绳织网,从事渔猎,使原始先民由自然采集生活转变到农耕和狩猎时代,促进了原始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在政治制度方面,伏羲立九部,设六佐,以龙记官,实现了人类社会最初的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开始了社会分工。
   
  在日常生活方面,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使人类由原始群婚杂居向夫妻家庭制度转移;作历度,定节气,总结了人们对自然的最初认识,形成了四季八节的中国历法基石;制琴瑟,作乐曲,使中国礼乐之邦文明初露;尝百药,制九针,开创了中华医药研究和针灸之先河。
   
  在思想观念方面,伏羲画八卦,立占卜筮术,形成了中华哲学发展衍变的一条文化主脉;造书契,代结绳之政,实现了中华民族认识的大飞跃,开启了中华文字的起源。
   
  伏羲氏在中华民族追求文明和进步的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可以说,伏羲是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创始人,是渔、牧、农业生产的先行者,是中华民族起源时期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先驱及社会制度的奠基者。伏羲的活动,充满了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和合精神,从身体力行到抽象思维,从蛇图腾到象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从具体实践到现象概括,从单一部族到多民族大融合,伏羲作为“有圣德”的民族领袖和创世英雄,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伏羲文化始终是本源文化,因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科学性,又使之具有强烈的多民族文化的认同性和强大的发展生命力。

  羲皇故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槔庖牺所生之处也。”
   
  天水是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华先民长期生活的主要地域。境内及周围分布着众多与伏羲、女娲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距今8300——48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大地湾遗址、师赵村古遗址等一批先民生产生活的古遗址;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专用于伏羲祭祀,现存全国最大的祭祀庙宇——伏羲庙;有伏羲画卦的卦台山;有女娲祠、羲皇故里的砖刻、牌坊、白蛇匾等古遗迹;有风沟、风谷、风台等与伏羲“风姓”有关的地名。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人文遗址和实物。充分论证了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取火种、兴嫁娶、制历法、创乐器、造书契等许多发明创造的可能性,进一步印证了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记》、南宋罗泌《路史》等古籍记载中有关伏羲生于成纪、长于成纪的论述。也进一步说明甘肃天水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甘肃省和天水市历来重视伏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开发,把它作建设特色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内容。1988年,天水市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发掘民间祭祀活动的传统,恢复了公祭伏羲典礼,并延续下去每年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伏羲文化旅游节和公祭伏羲活动自88年开始,已连续举办18届,已成为我国的重大文化节会之一。天水市也成为我国十大节庆城市之一。伏羲文化旅游节代表甘肃、代表天水成为了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

    为进一步团结和组织国内外热心伏羲文化的团体和个人,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伏羲文化研究,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天水市发起成立了全国性社团——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这一全国性研究机构的成立,将全国数十家社科院、博物馆和综合大学,以及数百名专家、学者凝聚在一起,推动了伏羲文化的研究。1992、1995、2001、2003、2005年先后在天水召开了海内外学者参与的伏羲文化研讨会,产生了大量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史前文化研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天水作为“羲皇故里”,已成为瞻拜“人文始祖”伏羲的圣地;伏羲文化的研究、开发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天水已成为全国研究伏羲文化的中心;伏羲文化所具有的创造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在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结合中;呈现出新的生命力;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纽带,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天水太昊伏羲祭典荣列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水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人祖庙,位于天水市区西关伏羲路北。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前后历经9次重修,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50多亩。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高深幽远;而朝房、碑廊沿横轴对称分布,规划统一,且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是现存全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场所。

  在古人的意识形态中,伏羲是中华第一帝,居三皇之首,因而自秦人始,对伏羲钦崇有加,历代奉祀。天水自古就有民间祭祀伏羲和官方祭祀伏羲的习俗。据史载,早在春秋时期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三牢之礼祭祀伏羲。金代,卦台山已有伏羲祭祀活动。元代,卦台山伏羲庙主祭伏羲,配祀炎帝、黄帝。明代,伏羲祭祀中心移至天水西关伏羲庙,规模宏大,规程严谨。清代,民间相传正月十六日是伏羲的诞辰,正祭日期遂改为正月十六日。此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天水百姓民间祭祀瞅羲的重要内容。
弘扬伏羲文化的意义。
    
  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看,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和夏商周年表的正式公布,“三皇”文化的研究将日益突出,中华文明史的较为确切的年表将会从公元前2070年推向更早的年代。而五十年代末在天水境内发现的距今4800年至83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与有关伏羲氏族的传说故事及史料记载有着种种吻合,成为最终揭开中华文明本源之谜的有利条件。可以说,通过对伏羲及伏羲文化的深入研究,将把中华文明史推向更早的年代,中华文明史可能是八千年至一万年。二是从源流史的角度看,有利于进一步探究中华文明的源流发展过程,特别是龙文化的起源、传播和发展轨迹。三是伏羲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维、科学走向、人文精神和创造精神,对于今天我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对于破除迷信、揭露邪教异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是伏羲文化的民族本源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内聚力,团结海内外华人,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家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弘扬伏羲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代是进步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伏羲文化正以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其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感召着一批又一批龙的传人投身祖国的建设发展,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  [02]  


新 闻 推 荐

市领导虞海燕 张广智 冯沙驼等检查麦积区节

·公安部:“姓名条例”内容被披露属泄密事件
·专家解读胡锦涛军事变革思想:慎战又要敢战
·军情观察:美国总是为自已制造树立敌人(组图)
·曝光官员公众人物包“二奶”不算侵权
·甘肃省20年来首次动员演习预备役高炮师紧急集结
·连续上涨七个交易日 沪指创历史新高可能性不大
·人民网:多少贪官能“悬崖勒马”“主动交代”?
·视频:夏日街头女性频遭红外线透视偷拍
·台军四大王牌组成反斩首部队防范大陆攻击(图)
·兰州重典治官:一把手不“治庸”就要被“治庸”
·中纪委要求限期坦白 对腐败官员下最后通牒
最 新 图 片
市领导虞海燕 张广智 冯沙驼等检 组图:麦积“盛装”迎节会 麦积区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突 虞海燕:确保完成宝天高速公路今 组图:首届神农山与神农文化研讨 清水县第二届轩辕文化旅游节6月1

相 关 新 闻

·第19届公祭伏羲大典22日将在甘肃天水市举行
·6月8日下午,节会组委会协调公祭大典相关事宜(图)
·“天水祭祖”历经800年传承至今(图)
·2007(丁亥)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向全球发出邀请
·天水市博物馆副馆长高世华谈公祭伏羲大典筹备情况
·省政府在京举行2007年公祭伏羲大典活动新闻发布会
·甘肃省长徐守盛否认公祭伏羲存在跟风现象(图)
·甘肃省省长徐守盛:伏羲文化是甘肃的“特色名片”
·徐守盛在国务院新闻办伏羲大典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市领导虞海燕 张广智 冯沙驼等检查麦积区节会筹备情
组图:麦积“盛装”迎节会
甘肃省20年来首次动员演习预备役高炮师紧急集结

最新新闻
·市领导虞海燕 张广智 冯沙驼等检查麦积区节会筹备情况
·组图:麦积“盛装”迎节会
·省政府新闻发布会:2007年公祭伏羲大典6月22日天水举行
·麦积区:“十个一”制度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天水市教育、卫生系统新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公告
·第19届公祭伏羲大典22日将在甘肃天水市举行
·当好东道主 办好文化节——访秦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周伟
·麦积区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实现新突破 概算投资7.44亿元
·麦积区倾力打造全市最大的高效农业主产区和畜禽养殖示范基地
·虞海燕:确保完成宝天高速公路今年建设目标任务(图)
·2006年度甘肃新闻奖评选揭晓 天水日报6件作品获奖
·马湘贤:学习贯彻《规定》精神 促进反腐倡廉工作
·实施城市带动战略 麦积城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全国森林试验示范点经验交流会在天水市召开
·天水市委召开常委会议 学习中纪委《规定》
·天水市消防支队保障节会期间的消防安全(图)
·黑龙江省副省长王东华来天水市调研
·组图:天水市政协委员视察市工业园区建设
·让来宾一饱眼福——访天水市旅游局副局长陈海涛
·冀城美景处处有——甘谷新农村建设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