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农业增加值达到28.85亿元 同比增长8.5%
【本报讯】(记者郝勤学)2006年,我市农业及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表明,去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8.85亿元,比上年增长8.5%;粮食总产84.65万吨,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5元,比上年增加115元。为顺利实现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赢得“开门红”。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去年年初,市县区组织力量制定出台了符合我市实际的畜牧、果品、蔬菜三大产业市场营销规划,进一步明晰了三大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加大产业发展投资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建成麦积区南山万亩花牛苹果基地等一批果品、蔬菜基地,新建、续建了40多个龙头企业,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3个,供销系统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70多个,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1100个,带动农户13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市23万户农民直接受益,实现产值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全市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收入近6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
劳务输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去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不断强化劳务工作网络建设,加大技能培训,维护农民工权益,有力地推动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年内全市共输转富余劳动力67.6万人,创劳务收入15.6亿元,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项目是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去年全市共争取落实各类财政扶贫项目资金9297万元,84个项目村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争取国家、省、市、县区资金,协调各类项目资金投入扶贫开发,使1.16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6.71万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同时,151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也为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