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日报天水广播电视台联合评出
2006年天水市十大新闻

(配图:天水在线)
一、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赵春当选中共天水市委书记。12月24日至26日,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市纪委。在12月26日下午召开的市委五届一次全委会议上,赵春当选市委书记,张广智、宋敬国、马湘贤当选市委副书记。在新一届市纪委全体会议上,马湘贤当选市纪委书记。

二、天定高速公路奠基开工、宝天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今年我市构筑“东进西出”陆上大通道工程频传喜人捷报。在宝天高速公路顺利施工的同时,全长36公里的宝天高速天水过境段也将开工建设。总投资80.6亿元、全长202公里的天定高速公路12月15日在我市奠基开工,工程将于2010年建成。历时半年的国道310线牛北段改造工程8月10日完工通车。

三、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伏羲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持续升温。10月6日至9日召开的这次盛会,是我市承办的最高规格的研究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学术论坛。天水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省政府主办、天水市政府承办的公祭伏羲大典成功举办。首次举办了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四、省属下划国有工业企业破产重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省属下划22户独立法人、国有工业企业,止目前已完成产权整体出让4户,破产终结8户,已进入破产法律程序的3户,5户已被国家国资委列入政策性破产计划,天水轴仪厂已列入国家破产建议计划。

五、藉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橡胶坝成功蓄水,打造西北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取得新进展。国务院批准小陇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河广场建成开放。中油天然气管网工程等城建工程部分建成投入使用;12月9日,藉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橡胶坝开始蓄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功能明显提高。

六、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天水果品再获殊荣。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计划为标志,我市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各地根据产业特点和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建设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北京举办的奥运推荐果品暨“中华名果”评选活动中,我市“栽培2号”等四个品种的“花牛苹果”和“秦安蜜桃”获一等奖,“秦安蜜桃”荣获“中华名果”称号,并与“花牛苹果”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
七、改善民生工作迈出新步伐。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06年再次提高10%,由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并通过其它渠道共为全市2713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安置3286人就业。

天水市科技功臣张军
八、全市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科技创新成果辉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两基”攻坚目标通过省级验收,至此,全市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天水星火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维谦获“甘肃省科技功臣”荣誉称号。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所长张军获首位“天水市科技功臣”荣誉称号。全市当年实施科技项目309项,取得自主研发、创新的科研成果和新产品184项,其中114项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我市争取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立项数量和资金仍名列全省市州之首。

九、张家川发现大型战国墓葬。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家塬发现的战国墓葬群,其特有的历史价值为国内以往考古中所罕见。专家认为其“融合”了周秦、西戎、西域、北方草原多种文化,体现了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以秦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交汇区。
十、我市乡镇职能转变工作成效显著。全市113个乡镇中,内设机构由1400多个减少到677个,领导职数由1105名减少到903名。9月4日,《人民日报》以长篇调查报告《转变职能 激活乡镇》向全国介绍了天水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