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最后到达拉萨。
千百年来,唐蕃古道作为中国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大道,彷佛一条情深意长的纽带,联结着藏汉人民友好团结的感情。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早在那时,中原通往青海、西藏的大道就已基本形成。
公元634年,吐蕃松赞干布因敬慕唐王朝的强大兴盛与中原汉族的灿烂文化,为加强吐蕃与唐王朝的关系,遂派使臣前往大唐国都长安拜见唐太宗李世民,并请求联姻和好。640年,吐蕃大相禄东赞率百余人到了长安,禄东赞虽然不知书,但聪明刚毅,对唐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唐太宗很赏识他。除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外,又将其封为右卫大将军,还想把琅琊长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给禄东赞,禄东赞急忙辞谢说,我已经有了妻子,那是父母所聘,不可抛弃。而且,在赞普见到文成公主之前,我怎敢先娶。唐太宗对他更加器重。
根据藏族的传说,当时印度法王、波斯财王、格萨军王、美色市王等都羡慕唐朝皇帝敬信佛法,嫔妃享有荣华,太子爱好武艺,文成公主又是花容月貌的美丽,大家都分别派遣重臣来到唐朝,争聘文成公主为妃。唐朝君臣决定不下,于是出题考试。禄东赞聪明多智,顺利通过了五次考试,每次都得到了满分,这五次考试的命题分别是:1、将绫绸穿过绿松石的眼孔,禄东赞将绫绸系在蚂蚁的腰部,让它从石孔中穿过;2、辨别出一百只鸡的母子关系,禄东赞用酒糟诱鸡法很开分清;3、一天之内吃完一百只羊并揉好一百张羊皮,喝完一大瓶酒而不醉,禄东赞也通过了;4、夜晚入宫而不迷路,禄东赞因事先做了记号而顺利通过;5、从2500名年轻貌美的女子中认出哪一位是文成公主,禄东赞因为事先向寓舍女主人问清了公主的身体形态,一眼就把她认出。这个故事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汉藏人民对这次和亲的重视。
唐太宗对这次和亲更是重视,特派江夏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文成公主入藏。太宗还为公主准备了丰盛的妆奁。文成公主原为唐宗室女,自幼被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收养在宫中,得到钟爱,被封为文成公主。这年文成公主16岁,松赞干布24岁。妙龄少女出嫁年轻的赞普,固然比较合适,但文成公主毕竟要离开繁华的京都,到那气候多变的青藏高原,与那些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的人们生活在一起,自然心情复杂,抑郁愁思。据说吐蕃使者禄东赞等人为使文成公主开心,放声歌唱:“吐蕃藏地,吉祥如意。众宝所成,赞普宫中,神作人主。松赞干布,大悲观音。神武英俊,见者倾慕。”文成公主听后,心情宽慰了许多。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丁丑这天,文成公主一行离开长安。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又影响深远的一页。松赞干布早就率兵在柏海(今扎陵湖)西边的一个山包上安营恭候。文成公主一到这里,松赞干布就在安营外举行了隆重的迎亲仪式。李道宗以叔父和唐朝重臣的身份主持婚礼。松赞干布对李道宗“执婿礼甚恭”。
文成公主由青海南道到柏海,经受了十分恶劣的气候。这一路盛夏降霜,二千余里见不到人烟,有的地方无水可喝,人只能啃冰,马只能啖雪。李道宗至此后深有感触地说:“柏海近河源,古有未至者。”
西安,你的公主就要回来了
文成公主从贞观十五年(641年)入藏到永隆元年(680年)去世,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在这近40年中,她缓和了吐蕃与唐朝的紧张关系,加快了双方友好交往的步伐;密切了双方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唐与吐蕃在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交流。
文成公主对吐蕃的贡献,至今还受到藏族人民的敬佩。他们是这样赞颂她的:“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三千八百种粮食,带到咱们藏土。藏地从此开始,种上了各种粮谷。
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五千五百名工匠,带到咱们藏土。给西藏地区工艺,打开了发展门户。
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带来了五千五百牲畜。给藏地洁白乳酪,打下了丰产基础。”
文成公主由于痘症而去世后,藏族人民很是悲痛,他们把文成公主塑为佛像,供奉起来。开始用两个节日来纪念她。一个是藏历四月十五日“沙喝达瓦节”,也是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另一个是藏历十月十五日,相传是文成公主的诞辰。每逢节日,藏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到各个寺院去祈祷祝福。
在文成公主逝世整整三十年后,又一位大唐公主从长安出发,踏上了通往吐蕃的漫漫唐蕃古道。这位奇女子就是金城公主。景龙四年(710年)正月,金城公主启程。唐中宗亲自送到始平县(今陕西兴平市)。中宗在此为公主设宴饯别。席间,唐中宗对吐蕃迎亲使者“谕以公主年幼,割慈远嫁之旨”。并令随从大臣赋诗送别;又下令将该县改为金城县,改其乡为凤池乡,地为怆别里。赦免该县死罪以下的囚犯,免除天下百姓一年内的租税。以示对金城公主出嫁的重视和对她出嫁的永久纪念。
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了30年(710-740年),她不仅在入藏时带去了中原文明,而且入藏后,在她的请求下,儒家经典及其他重要文化典籍也源源不断地传入西藏。此后,唐朝与吐蕃间使臣不断,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唐蕃古道迅速兴盛,并很快成为一条驿站相连、使臣络绎不绝、商贾云集的交通大道,沿途至今仍然矗立着许多当时的驿站、村舍和古寺,保留着人们世代创造的灿烂的文化遗迹,传颂着数不清的反映藏汉人民友好往来的动人故事。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进藏后,就再也没有回到长安。金城公主和文成公主在汉藏关系历史上和藏族文明史上犹如两颗明珠,灿烂夺目。此次由广仁寺主办的“梦怀长安古城,重走唐蕃古道 文成公主回娘家”活动堪称千古盛举。它是已经寂寞很久的唐蕃古道上的一桩盛事。在沿途举办一些活动后,“迎请团”将会如期返回西安。
任凭时空变迁,岁月更迭,都难以挡住思念的泪水和归家的脚步,一页新的传奇正在书写。西安,在阔别1365年之后,请打开城门吧,你的公主回来了!
拉萨万人为“文成公主”送行
中国青年报 2006-10-17

这是多么艰难的一步,经过了1300多年才终于启程。10月16日,“接文成公主回娘家”迎亲团车队载着“文成公主”从拉萨出发,前往陕西老家,上万拉萨群众恋恋不舍送行。图为藏族群众向“文成公主”跪拜。
10月16日一大早,“迎亲团”来到大昭寺主殿,众人动手抬起文成公主和释迦牟尼塑像,向寺外汽车上抬。一路走得非常艰难,当地群众不顾迎亲团的劝阻,用藏族人特有的形式向“文成公主”告别,有的献哈达,有的磕头,有的送上布施。好容易走出大昭寺,运载塑像的汽车被藏族群众紧紧围住。他们面对“公主”双手合一,嘴中不住祷告。车厢里很快堆满钱币和哈达。当汽车启动时,他们有的用手紧紧拉着车上的栏杆,有的跟着车祷告。汽车已经走得很远了,当地群众还面朝汽车双手合一祝福。
拉萨市民尼玛告诉记者,他非常敬仰文成公主,经常到大昭寺朝拜文成公主。听说陕西人16日接文成公主塑像回陕西,特来送行。
回陕西娘家探亲,是文成公主有生之年未能实现的遗愿。她自公元641年入蕃联姻后,至680年去世,未能回长安娘家一次。松赞干布曾许诺带文成公主回长安探望亲人,以解思乡之愁,可因战乱未能实现。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唐高宗曾降旨文成公主回长安安享晚年,但文成公主为了保持唐蕃之间的友谊,为了吐蕃人民,放弃了这次探亲的机会。她并非思念家乡的心情不迫切。她主持修建的拉萨小昭寺,大门朝东,当地人传说,这是因为文成公主思念东方的老家长安。还有一个传说,自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经常上布达拉宫对面的药王山向东方家乡瞭望。千年前的唐蕃古道,根本无法与如今的交通状况相比,交通工具更是天壤之别,不是想回长安就能动身的。文成公主入藏时,走了约半年,有说走了3年。
当今盛世之际,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文成公主的遗愿终于付诸实施。文/图特派记者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