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陆军预备役步兵旅紧紧围绕战斗力水平大跃升的建设目标,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工作高标准,一门心思搞建设,扎扎实实打基础,与时俱进谋发展,部队基层建设有了新的发展。2002年,该旅炮兵团和旅直高炮营三连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该旅步兵第一营被总参谋部表彰为“预备役部队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炮兵团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并荣立集体二等功;2005年5名同志先后受到军区通报表彰。
基础建设谋求新发展
近年来,预备役旅坚持不懈地抓基层、打基础,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基层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求突破,不断提高基层建设整体水平。建立了旅团党委常委和预任营以上主官捆在一起抓基层,包单位、包帮建、包协调关系、包抓典型的“四包”责任制。每年由旅团党委常委带队,到基层连队进行调研帮建,查找问题,寻求对策。整组工作中,针对当前大中型企业经营困难,转轨改制情况下出现的好企业人难抽,差企业人难找的问题,果断将连队编组向前景好、效益好的企业(行业)转移。打破一乡编一连的传统模式,扩大组建范围,最大限度吸纳退伍军人入队,组建了16个以退伍军人为主体的连队,使这些连队初步形成了战斗力。与军分区、武装部协调,将部队专业分布与技术兵储备区、征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初步走上选、征、育、储、用“一条龙”的路子,提高了部队的专业对口率。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预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全旅48个连队全部落实了固定办公用房,实现了整体达标。旅机关被省军区和天水市评为园林化营院。
参建活动谋求新贡献
该旅发挥预备役部队有组织、成建制、突击力强的优势,与天水市委、市政府联合开展了“争当富民兴市尖兵”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积极参加扶贫攻坚。1998年以来,旅团机关先后与麦积区花羊村、涧沟村、赵崖村结对帮扶,解决了两个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为贫困群众和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5万元,牵头建起一所希望小学,资助了86名贫困学生。二是组织官兵成建制参加生态环境和重点工程建设。旅团机关连续两年参加了市区南北两山绿化工程和麦积山风景区生态林建设。共建立预备役军人林4处1000多亩。帮助山区群众打水窖350多口,修建乡村公路3条26公里。三是积极参加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近5年来,部队先后组织10多个连队官兵参加市第一粮库倒塌、秦州区玉泉乡山体滑坡、秦安县山体塌方、甘谷县排洪等抢险救灾活动,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做出了应有贡献。
战斗力水平谋求新提升
预备役旅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部队建设的中心位置,积极探索依法施训、按纲施训的路子,努力提高军事训练质量。一是区分层次,保证重点。建立了每周二、四干部留营住宿时的机关业务学习日制度,组织以军事理论、高科技知识、指挥谋略、机关业务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知识学习。连续三年进行了旅团首长机关带炮兵分队的实兵实装快反演练,2001年组织的网上演练受到省军区好评。对炮兵、通信、防化等专业分队进行封闭训练,较好地保证了训练质量的落实。预任军官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每年“八一”期间,旅里都要组织军事项目竞赛,强化训练效果,检验训练成绩。二是借梯上楼,提高质量。加强与某部的挂钩训练,建立了帮训领导机构和联系机制,摸索出了对口带训、聘请帮训、观摩见学、联训联演等帮训形式。同时,依托地方和预建单位的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技练兵活动,旅后勤部指导旅医院组织的“疫情检测车”课目和通信营无线连与6913厂共同开发研制的“多功能免维护充电电源”,参加了军区举办的科技成果展示会,获得革新成果奖。三是加大投入,改善条件。近两年,旅团先后投入30余万元,完善训练基地营房维修和部分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旅军官训练中心和微机训练室,组织力量编写各类训练教案250余份,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30种,自训能力和训练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