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时事新闻>>正文
红红火火“新年俗”,让年味更浓
(2024/2/15 8:42:0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题:红红火火“新年俗”,让年味更浓

  新华社记者

  逛非遗集市、看新春大展、品“他乡”年俗……甲辰龙年春节,华夏大地升腾浓浓年味,展现过年新面貌。

  吃团圆饭、守岁、拜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民俗,融合新场景、新玩法的“新年俗”活动,也悄然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在延续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这些“新年俗”为新春“添把火”,更好为群众生活添彩。

  博物馆里藏新意

  走进博物馆,过个文化年。各家博物馆纷纷亮出龙元素馆藏,为龙年增添文化气息。

  中国国家博物馆“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于春节前夕亮相。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在展览中“C位”展出。不少观众慕名而来,一睹它的风采。

  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龙吟书香——甲辰新春贺岁展”,展现龙文化之源远流长;四川博物院“龙行中华——2024年春节贺岁特展”展出60余件/套龙文化相关文物,诠释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厚意蕴……全国多家博物馆特别推出新春大展,为广大观众提供节日好去处。

  门票抢空、排队入馆,面对观众高涨的参观热情,各地博物馆借助大数据科技,在春节假期优化参观体验,让大家在博物馆里“过好年”。

  三星堆博物馆正月初一至初七延时开放;故宫博物院寄存处春节期间提前15分钟开放……博物馆持续输送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为观众营造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过年氛围。

  把知识记在心里,把文物留在相机里,过年,还要把心仪的馆藏“捧在手心”带回家中,带动亲友一起过文化年。祥龙纳福茶具礼盒套装、龙腾八景福盒……走进国博文创区,龙年伴手礼“上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非遗新年焕新生

  赏花灯、画年画、看木偶戏……中华大地千百年来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新春非遗习俗。这个春节假期,非遗项目以现代方式焕发新容光,以更加生活化、更具烟火气的姿态,融入新春活动。

  “开始了,狮子掷门了!”大年初一,北京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幡鼓齐动十三档”中的五虎棍、舞狮等队伍集体亮相北京民俗博物馆南广场,演员扮相精致,舞狮灵动,一招一式引得观众不时喝彩。

  “再来一个!”来自四川的4岁小游客王萌戴着虎头帽,激动得不停鼓掌欢呼。王萌爸爸介绍说此番全家出游,不单只是逛景区,精彩的非遗表演让孩子亲身感受地道北京年俗的热闹场面,很有意义。

  许多非遗技艺有了更时尚的表达方式。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花儿,如今借助互联网直播广为传唱。

  大年初三晚上,在“中国花儿之乡”甘肃省定西市岷县,53岁的传承人姜召娃坐上炕头,打开直播间放声歌唱:“你看沙石河滩磨一盘,心想和你们见个面……”

  “我的好姐姐,我俩今晚就把花儿唱。”一名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歌手加入对唱。花儿歌手们“连麦”对歌,引得网友点赞留言:“我们不必前往大西北,就能一饱耳福!”

  随着非遗全方位融入生活,各地在春节假期推出多种沉浸式互动体验,加深群众对非遗项目的了解和喜爱。

  上海推出“寻龙记”活动,覆盖文化场馆、景区等100多处空间,开展非遗互动体验。在徐汇区,由“上海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孙继海设计的新春剪纸龙纹,化身5组印章图案,将非遗展示与City Walk(城市漫步)有机结合,游客可前往武康路、西岸美术馆等处领取海报,在附近文创空间盖章留念。

  “年节活动引入非遗元素,能让游客更好体会多彩的民俗文化、感悟人民的智慧创造。”江苏非遗保护专家戴珩表示,春节非遗展示和体验活动让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

  旅游火热迎新春

  随着中国人过年方式变得多元,越来越多居民正以旅游欢度农历新年。

  大年初一,来自郑州的朵朵跟着父母,在新疆阿勒泰将军山国际滑雪度假区雪道驰骋。“我能‘御剑飞行’下佛光道,雪场的雪道我都能滑。”今年才5岁的朵朵自豪地说道。

  不只是雪场,新疆各大景区在假期举办多种精彩活动,吸引八方来客赏玩。据介绍,假期前三天,仅新疆天山天池景区就接待游客38890人次,较2019年同比增长332%。

  春节期间,大量游客前往北方赏雪;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游客选择南下享受温暖。在线旅游平台上,海南三亚、广东广州等地搜索量再创新高,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近五成。

  来自天津的谢伯伯退休多年,这次选择和“老伙伴们”在广州过年。“我们也看开了,儿子儿媳妇不必讨论‘今年去谁家过年’,他们也带着孩子出去旅游了。”谢伯伯说,华南气候温暖、风景宜人,还有很多民俗活动可以畅快体验。

  除了欣赏风景和“逛吃逛吃”,人们还积极参与文旅融合新年活动,厚植家国情怀。

  夜幕降临,广西梧州市明朝两广总督府内灯火璀璨,“2024两广梧韵·首届总督府彩灯庙会夜游”将大型彩灯秀、沉浸式戏剧体验等融为一体,展现岭南风情。

  在江西庐山,融入传统年俗、汉服巡游等元素的“庐山天下悠,龙吟中国年”迎新春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锣鼓、舞龙、花灯等民俗轮番亮相;投壶、打鼓等古风游艺项目引来欢声笑语。

  “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当地特色文化,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福建游客郑女士说。(记者余俊杰、杨湛菲、陈爱平、郎兵兵、张瑜)


相 关 新 闻

·这个春节,“龙龙”的年味里是浓浓文化味·龙行四海 天下同春——世界在浓浓年味中感受中国文化魅
·【网络中国年·春节】年味(二)·【网络中国节•春节】年味(一)| 大年初一 大像
·【幸福过大年】红红灯笼惹人爱 浓浓年味迎新春(图)·清水:春节将至年味浓 商超供销两旺(图)
·麦积区:张灯结彩迎新春 魅力街景年味浓(图)·挂灯笼扮街景 天水古城年味浓(图)
·清水:年味渐浓年货“市场”旺起来(图)·清水:花卉灯笼喜迎春 城区街头年味浓(图)

新 闻 推 荐

【春节看非遗】雕漆技艺传承人刘爱军:用时

·【新春海采】新年新希望追梦再出发(图)
·【乡村品年味】一家团聚就是最浓的年味(图)
·【春节看非遗】雕漆技艺传承人刘爱军:用时光雕刻用
·【春节我在岗】输电检修师徒:扛起电力保供责任全力
·【新春走基层】太京镇:闹社火迎新春传统民俗年味浓
·天水镇石徐村“贺新春·村BA”篮球邀请赛火热开赛(图
·国网秦州区供电公司:春节我在岗 用电您放心(图)
·天水市应急管理局值班值守专报(五)
·【幸福过大年】秦安:洮水碧波穿山来 涓涓清流润万民
·天水市应急管理局春节假期温馨提示(六)
最 新 图 片
天水市应急管理局值班值守专报(五) 天水市应急管理局值班值守专报(四) 天水市应急管理局值班值守专报(三) 天水市博物馆开展“妙手补千年 匠心传古意” 天水市应急管理局值班值守专报(二) 视频|龙城天水除夕夜,鞭炮齐鸣,烟花漫天

 资讯快递
·这个春节,“龙龙”的年味里是浓浓文化味
·红红火火“新年俗”,让年味更浓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提高投资综合效益
·国台办:强烈谴责台方驱离福建渔船致两人遇难
·综述丨通胀超预期上涨 美联储降息前景难料
·俄罗斯暂停向北极理事会缴纳年费
·以军无人机空袭拉法致多名记者受伤
·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德奇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俄罗斯宣布通缉爱沙尼亚总理等外国官员
·伊拉克逮捕一名“伊斯兰国”高级头目
·俄罗斯宣布禁止18名英国公民入境
·普京:2023年俄罗斯经济增长高于预期
·英国航母参加北约军演再出状况
·国家将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年宵花走“红”中国春节年货市场
·新年俗渐多,您的过年方式变了吗
·北京将举办202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
·总台春晚让四地文旅市场升温
·我国成世界最大花卉生产国
·菲律宾南部山体滑坡死亡人数升至54人
 博 客
·“尉迟敬德”祭拜伏羲
·“西汉张骞”祭拜伏羲
·“苏蕙”祭拜伏羲
·“朔宁王隗嚣”祭拜伏羲
·“西汉名将赵充国”祭拜伏羲
·李白拜伏羲
·诸葛亮拜拜祖
·姜维拜伏羲
 播 客

·“尉迟敬德”祭拜伏羲
·“西汉张骞”祭拜伏羲
·“苏蕙”祭拜伏羲
·“朔宁王隗嚣”祭拜伏羲
·“西汉名将赵充国”祭拜伏羲
·李白拜伏羲
·诸葛亮拜拜祖
·姜维拜伏羲
 娱 乐

·2024春节档新片预售强劲开局
·国庆档新片总票房破10亿元
·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图)
·北京电影节:展现文化多元与包容的魅力
·权威快报丨我国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67.58亿元
·张艺谋等主创独家“揭秘”:从《满江红》到“满堂红
·破40亿元!中国电影春节档整装再出发
·票房口碑双丰收 “春节档”电影市场开门红
·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破20亿!6部已上映新片票房全部破亿
·兔年春晚: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年夜饭”

 社 会
·“红通人员”王国庆骗取贷款案一审开庭
·“重庆姐弟坠亡案”被告人被执行死刑
·罪犯吴谢宇被执行死刑
·律师解读:明星参演电影涉投资诈骗案,要负连带责任
·北京市朝阳区电动自行车起火致4人死亡 5人正在全力救
·“萝卜刀”火爆校园,背后有哪些法律风险
·吴亦凡案二审维持原判
·官方通报“女童被狗咬伤”:罗威纳犬主人被采取刑事
·通信公司高管充当“内鬼”,为境外赌博网站引流
·套路翻新!骗子竟盯上了“反诈中心”

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