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展全域无垃圾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建设“生态娘娘坝”的有力抓手,是实现全面小康、改善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改善对外形象、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娘娘坝镇建立健全宣传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保障机制等四项机制,全力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
一是宣传机制。制定了《娘娘坝镇全域无垃圾宣传方案》,通过召开群众会、广播会,宣传车宣传和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积极宣传开展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的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等。悬挂横幅30余条,发放了6000多份倡议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各村统一制定工作标准、职责范围、环卫制度等并张贴上墙,使全镇的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把全域无垃圾创建作工作为全镇8月份至12月份“党员固定活动日”活动载体,村级河长、全村在家党员积极参加。
二是考评机制。及时召开了娘娘坝镇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制定了《娘娘坝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方案》、《娘娘坝全域无垃圾目标管理责任书》、《娘娘坝全域无垃圾镇村干部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制定考核措施,健全考评机制,兑现奖惩。以镇属各单位、各驻镇企业、事业单位、商铺、摊点为重点,落实以环境优美,卫生净化治安秩序良好为主要内容的“门前三包”责任制,与28个行政村严格落实《娘娘坝镇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使环境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化管理范畴。
三是奖惩机制。成立了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督查小组,坚持每周2次督查,逐村、逐组、逐重点路段、河道检查打分,制定了奖励激励措施,建立健全了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长效机制。建立了镇、村领导干部包片包村包组包段的“四包”制度,明确了各自责任区域,每位班子成员都要有1个片,一般干部至少有1个村和1个重点区域,村干部至少有1个组。
四是保障机制。加强环境卫生队伍建设,配套了流动垃圾清运车辆,各自然村、组建设了1个垃圾投放点,确定了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每个村设置不低于2名专(兼)职保洁员,落实并保障人员经费,有效解决环境卫生无人干的问题。建立健全了全域无垃圾工作长效机制,确保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从严从实,长期坚持。
通过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了村庄无暴露垃圾,无散养家畜家禽,渠道无杂草飘浮,房前屋后无杂物,村内无露天粪坑,巷道无积水污泥,全村无卫生死角,河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