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街道 红袖标成“安全保姆”

“燃气泄漏不用慌,快关闸门大开窗。发生火灾快逃生,莫恋钱物保生命……”5月25日上午9时,在秦州区坚家河友好路上,一阵喇叭声由远而近传来。伴着这些日常居民生活提示的声音,走过来一支10余人的巡逻队伍,他们身着整齐的服装,胳膊上“治安巡逻”字样的红袖标分外显眼。一路上,不停有社区居民和街边店铺的经营户与巡逻队员们打着招呼。
西关街道永庆路社区巡逻队的刘海莉走在最前面,虽然天气有些热,但大家都精神抖擞,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一丝不苟的巡逻着。
“小喇叭里的顺口溜,是西关街道综治办结合我们街道社区工作实际,专门编写并请人录制的。”面对记者的询问,队长张敏这样说。“我们在巡逻中,会不断重复播放这些平安顺口溜,一方面让居民们多加注意,另一方面也能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记者了解到,这其实只是西关街道开展红袖标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西关街道按照十百千万综治工作推进计划,推选十个平安小区,百户平安家庭,千名红袖标志愿者,辖区万余户家庭共同参与平安建设,街道积极组建群众性治安巡逻队伍,提高群防群治工作水平。
截至目前,全街道共有6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小区院落,穿梭在大街小巷……他们热情助人,帮扶居民,将温暖渗透到居民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张敏告诉记者,红袖标志愿者中有的是社区工作人员,还有一些居民小组长、沿街商户等,大家经过培训自愿组成了这支队伍。张敏是2002年4月作为志愿者加入巡逻队的,除了日常巡逻,主要的任务就是访问民情,解决纠纷、困难,对一些特殊人群进行跟踪,将情况及时反馈给社区。她说,别看巡逻队好像只是在街道、居民院落走一走,发现的问题可多了。
前两天,红袖标志愿者在花鸟市场附近巡逻时,捡到装有银行卡、身份证、医保卡等的蓝色钱夹一个,队员将失物交至社区,身份证显示此人是清水县郭川乡川儿村村民。社区多方联系打听,恰好一位队员有亲戚在清水县工作,费尽周折,最终联系到了失主。据失主称,她在花鸟市场买菜时被小偷偷去钱包,本已不抱希望,未曾想巡逻队员捡到钱包并找到她,这令她感动万分,还买来水果感谢社区和巡逻队员。
这样的事情非常多,大家经常会在花园、一些僻背角落里发现被小偷遗弃的皮包,钱包等物,里面一般身份证、银行卡等都在,大家都会及时将这些转交给派出所,让民警帮忙查找失主。

前段时间,巡逻队员在双桥南路经委楼巡逻时,发现有两男一女鬼鬼祟祟,形迹可疑,上前盘问才知他们是打着上门安装防盗器(实为普通门铃)的幌子,进行诈骗活动的,巡逻队员立即将三人扭送到派出所。
另一组的队长刘海莉说,上个月,辖区的一位事业单位干部清早出门上班时突然发病,晕倒在车棚中。他们红袖标志愿者正好巡逻经过,发现了躺在车棚中昏迷的居民,他急忙叫来邻居及时将居民送到医院。医生说幸亏送来的及时,要不然就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居民家属随后赶到后,对巡逻队员万分感谢,说要不是他们及时出现施救,不知会出现什么后果。
去年冬天,巡逻队员在坚家河夜间巡逻时,偶遇一位70岁的老太太,老太太东转西转,俨然一副迷路的样子,巡逻队员上前询问,老太太说她去合作路儿子家,吃完饭儿子叫了一个出租车让送她回家,结果阴差阳错,司机竟然她拉到坚家河,她一着急迷失了方向。队员仔细询问得知老人在漆家坑17号居住,为了确保老人的安全,巡逻队员于秀英和邹平康把老人送回家中。老人感激地拉着他们的手说:“多亏了你们,要不这大冷的天,我去哪里。”
1月17日,巡逻队员在永庆路巡逻途中,发现靠近路边的华天单身公寓有人要跳楼,第一时间打110报警,同时发动单位、辖区居民找来棉被和气垫,做好应急救助。后来了解到,跳楼人因患有精神抑郁症,一时想不开,所幸发现及时,才未酿成大祸。
2月26日,巡逻队员在解放路巡逻时,发现孙家大院着火,第一时间拨打119火警电话,同时和居民们一起救火,将家中两位老人安置在邻居家。原来孙家大院16号居民赵师傅家,因裱画机线路老化,引发火灾,房屋系土木结构,屋内裱画纸张和杂物较多,火势蔓延快,巷道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只能靠大家全力扑救。

就是平常这样的点点滴滴感染了居民,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红袖标因此受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居民们因此亲切地称红袖标是身边的安全“保姆”。
巡逻队员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通过自我奉献和利他行为,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快乐体验,对于红袖标志愿者来说,他们的行动既温暖了他人,也提升了自我。红袖标志愿者也在自我体验中得以成长。
现在,西关街道有越来越多的红袖标志愿者将志愿服务化为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志愿者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