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七里墩街道“争排头当标兵”毛亚斌同志推荐材料

毛亚斌,男,汉族,1981年生,2006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6月火线入党,本科文化程度。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一心扑在工作上,无论下乡支教,还是进社服务,都能以一颗执着追求上进的心,一股饱满的工作热情,干出一个样子来。2008年,毛亚斌同志调整到街道党政办工作后,更是知难而上、开拓进取、尽职尽责,一心为居民服务,以求实负责,扎实认真的工作作风,牢记宗旨、尽心服务,努力工作,赢得了单位同事和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毛亚斌同志连续8年被街道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街道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和2015年,被区委评为全区“好党员”和“优秀共产党员”。
笨鸟先飞 勤能补拙
一直以来,毛亚斌同志始终坚信一个道理: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这是他的座右铭,更是他的导航灯。工作中,每次接到领导安排的任务后,中午加班也好,晚上加班也罢,他都会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他深知,自己的文字功底还很一般,只有多学习、多钻研,对材料进行反复的修改、反复的构思、反复的征询意见,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材料撰写水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工作人员。
强化学习 提升素养
爱学习、好读书是毛亚斌同志的本色。自从到党政办工作之后,他深感自己理论知识的匮乏和服务能力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他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时,他还认真学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和省市区最新会议精神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在创先争优、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几次重大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作为街道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从活动一开始,就积极掌握学习要领,收集资料、整理材料,起草街道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和相关文件,为街道顺利开展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他提出的“早到半小时,晨读三十分”的自学模式,从街道机关逐步推广到社区(站所),“坚持自学、热爱自学、崇尚自学”的学习理念已深深植入每一位同事心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七里墩街道蔚然成风。按照工作分工,他负责党政办工作,在工作中,他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及时向领导汇报沟通,做到了尊重但不被动,服从但不盲从。正是有了良好的思想学习基础,才促使他在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能够正确履行党政办人员上情下传、下情上达的职责。
严格要求 恪尽职守
毛亚斌同志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无论干什么工作,在什么地方干工作,他都能够服从组织安排,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能够按照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恪尽职守,勤奋认真,素以团结同志,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而受到同事的赞扬。2006年6月,毛亚斌同志踊跃参加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计划项目,主动申请到天水市清水县偏远乡镇—丰望乡支教。支教期间,他将所有的爱倾注给了全部学生。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学资历浅,学校没有给他分配家访任务,但毛亚斌同志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与正式教师一视同仁,支教一年,所教的180名学生中家访了近2/3,几乎每天放学都要家访。长时间跋山涉水,脚上一次又一次磨出了水泡,鞋子也磨破了6、7双,可他顾不上休息,忍着疼痛,一如既往的坚持。正是这辛勤的付出、全心的投入,毛亚斌同志深深打动和感染了学校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在服务期满返程的那天,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自发的夹道欢送,纷纷送上核桃、苹果等土特产,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不舍的眼泪,紧紧地更在班车后面,哽咽地喊道“毛老师,您别走,我们舍不得您!”这不单纯是离别的挽留,而是毛亚斌同志用严格的职业操守换来的尊重和信任。在街道党政办工作中,他对自己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标准不降反升,专门量身制定了“两条纪律”,牢记于心。一是树立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二是做到“三不让”:不让工作文件在党政办积压;不让错误漏洞在党政办发生;不让不良风气在党政办出现。他自觉地严格执行“两条纪律”,做到协调落实工作紧密联系实际,处理好各种杂事、琐事快捷有效,为领导、为群众、为科室(站所)提供服务及时到位。
立足岗位 勇于创新
2008年,毛亚斌同志服从组织安排,调到党政办工作,从此走上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岗位。党政办在许多同事眼中,是不出成绩的地方,党政办的人从早忙到晚,却不知具体在干些什么。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党政办做的事与业务科室(站、所)挂不上钩,无非就是盖个章子,接个电话,没有意义。有些人甚至认为,党政办干的都是些迎来送往的事,起草的材料大部分是在夸大、务虚,大家唯恐避之不及,但毛亚斌同志在这里一呆就是8年。在这里,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无论是上访人员还是办事人员,无论年龄大小,他都不卑不亢,同样尊重、同样对待,尤其是面对情况不一、心态各异的上访人员,他都认真听、仔细记,问清来龙去脉,分清事非长短,既坚持原则,又耐心说服,既热情接待,又据理批评,向居民群众充分展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王文龙是街道的一名老缠访户,多次越级上访、闹事,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毛亚斌同志得知王文龙的基本情况后,主动接待王文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其耐的劝导,严厉批评,认真详细记录上访诉求。毛亚斌同志发现,王文龙上访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解决生活来源。为此,他积极协调街道社保所和民政所,发挥惠民政策项目优势,为王文龙申请办理城镇低保,每月发放低保金350元,一次性解决临时医疗救助资金5000元,通过各种渠道,在兰州新区为其联系库管员岗位。现在,王文龙生活来源稳定,再没有上访的念头。
毛亚斌同志在工作中注重创新,制定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探索实践工作方法,使党政办工作有序运行。针对党政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积极向领导建议,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程序,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他的努力下,党政办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合党政办工作繁杂、琐碎的实际,他在工作上求新、求细、求深,不断完善改进协调工作机制,真正达到了高效规范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工作中,他以热情的态度服务居民,耐心细致的解释答复居民的询问,及时到位的满足居民的要求,对办事群众做到了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茶、说一声再见,真正做到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心尽力为居民服务。
情系群众 尽心服务
作为党员干部,他注重了解社情民意,关心居民生活,情系群众冷暖,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勇挑重担,发挥了一名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联村(社)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明确要求联户帮扶干部每季度走访看望1次联系帮扶户,但毛亚斌同志却认为,1个季度时间跨度太大,帮扶效果不明显,解决不了多少实际问题。于是,他利用双休息日时间,坚持每月最后一个周末走访看望1次联系帮扶,以便及时掌握联系户的生活愿望和生产动态,适时提出制定相应的帮扶计划。“双联”行动4年来,他累计走访看望联系帮扶户110余次,为联系帮扶户送资送物近5000元。
毛亚斌同志牢记,作为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召身边的人。2013年6月20日,五里铺大桥附近发生汛情后,街道组织人员抢险,毛亚斌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以身作则,积极投入到抢险队伍,协调有关单位,筹措抢险物资,带头搬物资、扛沙袋,第一个下水清理河道,从上午11点到下午17点,连续奋战6个小时,期间,他滴水未进,体力严重透支,可他却对打算顶替他的同事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这种危机关头,就应该冲锋在前、干活在前、吃苦在前。”在最关键的时候,他做到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发挥出了一名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2008年,汶川地震波及天水,地震发生后,毛亚斌同志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带头到辖区单位、居民小区查看排摸灾情,疏散撤离受灾居民,制定抗震救灾方案,值班计划,同时,他不顾疲惫,坚持工作,及时对每天的灾情进行汇总上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帮助解决受灾家庭的生活困难,宣传抗震防震知识。他的行为深深影响了身边的人,在他的带动下,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使得单位抗震救灾工作有序进行,赢得了上级领导和辖区群众的认可称赞。
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
毛亚斌同志舍小家顾大家,总是把工作放在首位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每年汛期,他都带头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出现空岗时,他又主动顶岗,保质保量地完成值班期间上传下达的工作任务;日常生活工作中,他坚持每天上午和下午提前半个小时到岗,整理内务,准备工作;工作任务繁重时,他主动加班加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工作8年来,家里的大事小情他不管不问,也从不因病、因故请假旷工,唯一的1次请假,还是在家人的强迫要求下,领着不到三岁的孩子到外地看病做手术。有时私下说起来,他也感觉非常内疚,没有尽到做儿子、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在毛亚斌同志的带动下,党政办各项工作都走在街道各科室(站所)的前列,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随着城市街道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一名基层街道工作者,毛亚斌同志在进行着积极创新探索和努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认认真真地工作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