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秦州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主线,以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目的,通过采取抓培训、促提高,强管理、促规范,重监督、保权益,夯基础、建制度等有效形式,推动了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农经机构队伍素质。结合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对乡镇、村组干部、村财会人员采取以审代训、专题辅导、以事说法、讨论交流、典型案例警示等方式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实战能力。
健全管理制度,推动集体“三资”规范运行。针对全区“三资”管理工作现状,全区 16乡镇制定完善了《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资源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三资”管理制度。
开展委托代理,夯实“三资”管理工作基础。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目前,16乡镇全面完成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做到有办公场所、有牌子、有章子、有制度,落实了管理人员。
推行平台建设,强化集体“三资”监管力度。根据(甘政办发[2013]5号)文件的要求,秦州区及时开通了“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及玉泉镇 、皂郊镇“三资”网络监管平台。经过努力,玉泉镇玉泉村、左家场村、皇城村平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且开始正式运营,皂郊镇董家坪、兴隆、袁家河等村“三资”运营机制改革试点村初始账套的建设、资产录入,资源录入等工作已完成。
加大审计监督,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程序,不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截止目前,完成了16个乡镇、48个行政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共审计集体资金7238万元,提出整改意见建议16份,并对各乡镇的“三资”审计资料,分类装订、造册、归档,专人专柜管理。(张佩英 谢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