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今年县文明委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三届道德模范的推荐评选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共推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和助人为乐四类人选30名,经过摸底初审,初步确定12名同志为秦安县第三届道德模范候选人,现将这12名同志的事迹陆续进行展播,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的意见。
【秦安县第三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展播】之六:
孝心,让生命延续
——记秦安县兴国镇南关村村民薛福珍

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秦安县兴国镇南关村,有这样一位年轻的“中国好媳妇”,她用自己的真情和实际行动打破了这一传言,做到了久病床前孝心不变,她就是兴国镇南关村村民薛福珍。
薛福珍自嫁到婆家25年来,用爱心和勤劳把家里打理得和和睦睦、喜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3月,婆婆王国秀因行走不慎摔倒在自家院内,摔致腰椎断裂,虽然有薛福珍的精心照料,但是婆婆还是没有完全痊愈,只能卧病在床,而且老人的身体也是大不如以前,行动困难,饮食起居都需要人照顾。

9年来,作为儿媳妇,她毫无怨言地日夜看护,精心照顾着婆婆的饮食起居。她总是竭尽所能,为婆婆送去温馨和舒适,让婆婆能尽情地安享晚年。虽然物质上的照顾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换来的却是无法用金钱和言语来比拟的。她不离不弃,用实际行动践行、诠释了当今和谐社会的大贤大孝。
给婆婆喂饭、给老人梳头洗脚,是她每日要做的事情,虽然大小便在床,但她从没有嫌弃老人,也没有一句怨言,每当给老人擦洗身体、处理床铺时还常常安慰老人。她任劳任怨,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多年来,老人多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她无怨无悔的陪伴在老人的身边。

在日常的生活中,总能从点滴小事做起,抓住细节。婆婆过生日,她会精心为婆婆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还会精心下厨,为婆婆烹制一道道健康、可口的美味佳肴,与老人齐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在村里,凡认识她的人,都会翘起大拇指:“这样的媳妇,没说得!”
每当天气突变,她都会尽早给老人加衣服。冬季,薛福珍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生炉火、放炕,为他们取暖,使老人觉得暖和舒服。当婆婆发烧感冒,感觉身体不舒服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婆婆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在她精心的照顾、关心下,婆婆的被褥整天干干净净的,房间没有一点异味,经常拆洗凉晒婆婆的被褥,让老人盖着舒坦。每当亲戚邻里来看望老人时,老人总会流着激动的泪向他们诉说,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我的命好,有这样孝顺的好儿媳。最让老人感动的是,无论儿媳多忙,照顾她从不马虎,一日三餐顿顿为自己盛好,一口一口地喂。
有时婆婆会唠唠叨叨,有时婆婆也会发火,每到这个时候,薛福珍从不和老人争辩,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等事情过后,她就细心的了解婆婆生气的原因,并对婆婆进行安慰和劝解。在处理一些事情上,和婆婆意见发生分岐时,她都会坐下来和婆婆商量,征求婆婆的意见,并将婆婆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让婆婆开心满意。婆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这样好的媳妇啊,只有前辈子积德才修得来”。

她不仅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媳,也是一位慈爱的好母亲。百善孝为先,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爱亲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代代相传。她还经常教育儿女,从小就要懂得孝敬老人。让他们也知道“老有所靠,老有所依”这个简单却又深奥的道理。
如今,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氛围也影响着整个四邻右舍!邻居街坊碰见薛福珍,夸赞她是“中国好媳妇”。有人曾问过薛福珍,每天这样没日没夜的伺候老人,还要照顾孩子,你就没想过要放弃,每每这时薛福珍总是回以微微一笑,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老人在世的时候好好奉养他们,生命有长有短,我不想等哪一天他们不在了才来为自己没能够侍奉他们而抱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