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外宣办)草胡村位于中梁乡西北部,有上草胡和下草胡2个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3100余亩,人口192户941人,其中贫困户144户,是中梁乡贫困度最深的村庄之一。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草胡村成为原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的联系村,通过马世忠书记一年的帮扶,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希望在路上延伸
以前的草胡村,唯一通往外界的是一条坑洼不平的土基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给村上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这条路成了全村老百姓的“难肠路”,也成了乡政府干部心中的“头疼路”。双联行动开展后,草胡村被确定为市委书记马世忠的联系村。第一次进村调研,坑洼窄小的路面就给马世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要致富,先修路,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让老百姓走上水泥硬化路”。短短半年时间,一条长3.8公里、宽4.5米的水泥硬化路从天松公路一直延伸到了村子里。一年多来,通过马世忠书记的帮扶,该村新修了草胡至麦王山砂化产业路7.1公里,草胡至天松公路砂化路2.1公里,完成村内巷道硬化3.5公里……现在的草胡村,不仅道路四通八达,村内巷道也得到了硬化,村里的道路通畅了,老百姓的心里也亮堂了。
好产业成就小康梦
受一道坡一道沟地理条件的限制,草胡村村民长年以来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洋芋等传统农作物过日子,农闲时进城打工挣个零用钱,根本发不了家,更致不了富。双联行动开始后,马世忠书记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和干部、村民座谈,请专家进村实地勘测了解到,草胡村无论是土质还是气候,都非常适宜苹果生长,而且还能种出优质的苹果来。因此确定了在全村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发展思路。为了草胡村建果园的事,马世忠书记通过协调,和乡干部一起逐户动员,很快在村里掀起了果树建园的热潮,仅去年一年,就建成高标准优质果园2000亩,改造老果园500亩,在果园里套种中药材500亩,果园面积达到了全村耕地面积的80%,户均果园达到2亩以上,基本实现了适宜地块果园面积全覆盖。该村何立新给自己算了一笔账,“自己种了4亩苹果,按每亩一年收益1万元算,一年就能收入4万元,再加上务工收入,一家5口人,人均收入就过万元了,果园到了盛果期,我们的生活就小康了。”
大手笔书写大民生
要想真正达到小康,光鼓起钱袋子还不行,得让村庄面貌有全新的变化,让老百姓有全新的思想。按照乡村提出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和建设美丽小康村的思路,帮扶领导马世忠给予了大力扶持和指导,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协调水利、发改等部门,对村庄的山、水、林、田进行综合治理,打破地界、户界、村界,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田间道路为骨架,新修梯田800亩,修建水毁河堤500米,让原来贫瘠的坡地变成了保墒保肥的水平梯田,种啥都有好收成。
为了让村级党组织焕发活力,马书记亲自过问,按“六室八有”标准,重新选址建起250平方米的草胡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硬化场地2300米,砌护坡450立方米,并整合村商贸中心、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等服务功能,真正成了全村老百姓参政议政及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了提高全村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马书记通过和村两委班子协商,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开展了草胡村绿化亮化工程,栽植行道绿化树380株,改造危旧房80户,刷新墙体60户,新建垃圾投放点2处,按装太阳能路灯87盏。现在的草胡村,老百姓晴天不怕土,雨天不怕泥,休闲有去处,夜里不怕黑。原来人见人嫌的落后村一下子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先进村。
一年多来,马世忠书记为草胡村帮办实事20余件,协调帮扶资金700万元,件件都帮到了草胡村老百姓的心坎上。2013年,草胡村老百姓人均纯收入达到3710元,增幅达到30.6%,如今的草胡村,正在向着美丽乡村的目标迈进、向着小康村的目标迈进。
联户联到心坎上
说起草胡村的变化,马世忠书记的联系户何招生、何成各、何四海体会最为深切,村民何成各说:“马书记每次到我家来,都会给我们带礼物,和我们一起拉家常,当听说我孙子在家没事干时,还为她联系了学校,让她复读。我们真的很感谢马书记,是他让我们一家重新有了富起来的念想。”马书记第一次入户调研时,村民何招生正卧病在床,马书记立即找来乡干部问何招生有没有参加农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大不大,还为他留下了500元的慰问金,让他好好看病。现在,何招生的身体已经康复,3家人都按照村里的统一规划新建了果园,何招生家栽了4亩苹果,何成各家栽了5亩,何四海栽了4亩,这些果园,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双联行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困难群众过上小康生活,行动如何开展,怎么帮、怎么联是关键。草胡村的变化告诉我们:真帮实联是双联的核心。帮,就要帮到脱贫致富的节点上,彻底解决实际问题;联,就要联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老百姓感到党和政府是在真心帮他们过上好日子。双联行动必须找准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症结,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草胡村正是因为整合了多部门、多项政策的优势,在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在双联行动中以村带户是可行之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为困难户致富创造条件,通过谋划富民产业让困难户找到致富之路,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让老百姓坚定致富信心,通过优化村庄环境让老百姓过上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