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外宣办 裴振刚)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秦州区将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叠加机遇的机遇,全力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拓展强农富民渠道。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强力推进全区“1418”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抓好“一线、一带、十园、 六十点”建设。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区域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强化工业强区战略,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按照“扶持培育一批老企业,支持做强一批小企业,引进壮大一批新企业,建设完善一个大园区”的思路,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奖励资金,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扶持服务,扶持区域工业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培育现代服务业,健全完善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做强做大第三产业,编制《娘娘坝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农家店50个,完成100个农家店信息化建设。四是坚持实施项目拉动战略,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加储备并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确保18项续建和54项新建项目顺利实施,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0亿元以上。五是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打造最佳宜居环境。加快城乡建设统筹发展,逐步建成以“中心城区,建制乡镇,中心村”为构架的特色显明、产业突出、一体化发展的城乡建设格局,重点实施“一城、一线、三出口”工程,加大城乡精细化管理力度。六是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生助学政策,逐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城市教育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引进急需专业人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服务,新列科技项目30项,转化科技成果30项。加快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开展村镇文化、社区文化、千台大戏送农村等群众文化活动,创作一批具有秦州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文艺作品,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抓好卫生计生工作。抓好国家11项基本公共卫生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新农合保障机制。推进“陇家福”工程,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七是做好民生保障改善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力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帮助各类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实现劳务输转11万人次以上,劳务收入达到14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涉及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险,开展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力争3月底前完成娘娘坝镇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李子河口灾后重建点规划,力争4月底前完成分散自建户重建工作;年内完成刘十、上李等7条灾后重建道路、娘娘坝镇易地扶贫搬迁和齐寿乡生态移民项目年度工作任务,娘娘坝钱家坝、李子河口等7个集中重建点农民住房全面完工并达到入住条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秦州”、“法治秦州”建设,加强大巡防体系建设,从严打击刑事犯罪,确保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措施,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排查化解,解决好信访热点和历史遗留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