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 支持城市发展
——玉泉镇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推行和谐征收成效显著

2013年玉泉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和区委、区政府西移扩区战略,坚持把土地及房屋征收工作作为推动秦州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第一保障,举全镇之力组织开展征地及房屋征收攻坚战,解决了重点建设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为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013年以来,全镇共实施土地及房屋征收项目20个,拟征地总面积2028.299亩,涉及房屋被征收户445户,企业4户,建筑总面积196122.01m?。目前,完成征地面积1934.611亩,完成房屋征收419户,建筑面积182605.71 m?。其中市区重点项目有:一是孙家坪片区土地及房屋征收项目;二是王家磨4号、5号地土地及房屋征收项目;三是易经学院征收项目;四是暖和湾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五是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征地项目;六是68202部队置换用地土地征收项目;七是基督教会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安葬区项目;八是城中村改造项目;九是天水师院研究生院征地征收项目;十是闫新村城市综合体建设征收项目;十一是东方红藉滨片区改造征地项目;十二是石马坪飞将广场片区部分村民安置用房征收项目。
宣传引领,为土地及房屋征地征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土地及房屋征收涉及政策性强、群众利益广、操作难度大等特性,关系到群众一针一线,都需要向群众交待清楚;同时,土地及房屋征收彻底改变了农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与农民今后的生存、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深层问题息息相关,群众产生顾虑、怀疑、抵触情绪属于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为此,镇党委坚持“造福于民、受益于民、让利于民”的原则,力求把舆论宣传工作做实做细,对补偿安置标准、安置方式、安置去向和与此相关的法律政策依据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不隐瞒,不避讳,敢于向群众交底,敢于正面群众的质疑,敢于接受群众意见建议,敢于正确面对出现的问题,做到了虚功实做,求真、求细、求实,力争形成土地及房屋征收工作顺利开展。
党建先行,为征收工作构筑坚强的组织保证。
土地及房屋征收任务异常艰巨,事关全区乃至全市发展大局。镇党委首先从班子自身建设抓起,围绕土地及房屋征收这项首当其冲的政治任务,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培养、提高班子成员的大局意识、奉献意识、作风意识、超前意识,激发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干事创业热情,坚决摒弃畏难等待、固步不前等消极情绪,增强了班子内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切实发挥了镇党委在土地及房屋征收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根据工作需要,对部分村两委班子进行了加强、调整、优化,使基层党组织能够适应新形势、应对新考验,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空前加强。在牵扯个人和家庭利益时,村两委党员干部以大局为重,以实际行动说话,率先垂范、不抱怨,带头拆房拆棚,已成为全镇征收工作中一条铁定的规则。
聚焦发力,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项目征地征收。
今年9月份以来,镇上同时启动了事关全市发展大计的三个重点项目。闫新村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该项目占地210.99亩,涉及征收217户;石马坪飞将广场征收项目,该项目占地25亩,涉及征收71户;东方红藉滨片区征收,该项目占地20亩,涉及征收居民13户村民23户总计36户。这三个项目征收工作任务大、涉及范围广、征收难度大。镇党委、政府为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征收,坚持锐意创新、创新工作方式、强化细节落实。镇村干部每晚工作到深夜,镇主要领导蹲村亲抓,经过两个月来的连续奋战,目前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闫新村综合体征收已签订协议186户,协助搬迁约110户,剩余待装潢完工后将有序搬离。东方红藉滨片区已签订协议33户,协助搬迁40户,拆除27户。石马坪飞将广场已签订协议71户,协助搬迁46户。征收过程中,镇上从镇情出发,积极探索,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征收工作流程。

一是发布公告。及时以区政府名义发布征迁公告,确定实施项目的四至范围及征收时限,让群众第一时间知晓。
二是组建队伍。首先,在全镇范围内抽调一批作风优良、能力过硬、敢做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组成一支优秀的专业工作团队。其次,组建综合办公室,统一协调各征收工作组的相关事宜。每个项目制作五中图版上墙,即:安置小区规划图、鸟瞰图、单体建筑三维透视效果图、安置房户型图及安置房源一览表,以方便群众理解。再次,组建财务资料室。负责征收补偿款的兑付事宜并且完善五种材料,即:征收区域宅院手图(现状图)、被征收户评估表、征收协议书、资金兑付复印件、被征收户主信息身份复印件。
三是宣传动员。通过前期政策宣传,深入开展群众思想工作,营造阳光征收、和谐征收的工作氛围。
四是科学评估。通过入户摸底调查,发放征求意见书,确定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房屋评估。
五是制定方案。参照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体例》及《甘肃省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若干规定》;根据天水市国土资源、天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国有土地熟化过程中房屋征收安置补偿方案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各项目实施方案。通过政策倾斜,争取使拆迁安置基本达到“拆一安一、互找差价”的目标。
六是组织征收。签订征收协议,组织实施征收,兑现各类补偿,落实过渡安置等。
多措并举,形成征地拆迁良好长效机制。
征地征收工作是党委、政府关心的大事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要事。镇上紧紧围绕征收工作的特征,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切之可行的征收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坚持大胆创新,强化细节落实。在工作过程中,首先通过发放公告、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有利于工作的舆论氛围。其次召开征收户代表、村民代表、工作组召开联席会议,广泛听取征收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征收方案,再次是深入户中发放征求意见书,让拆迁户公平选择评估公司评估,力争做到群众满意。
二是坚持五个公开。即实施方案公开,在方案讨论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建议,考虑群众合理诉求,正式方案一经形成,即向被拆迁户予以公开。评估过程、结果公开,参照被拆迁户意愿选择评估机构,组织村民代表协助、参与评估,评估结果向村民张榜公示。奖励标准与结果公开,让被拆迁户切实感受到征收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公平。安置面积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促进户与户之间相互监督。安置房源公开,按照“先拆先选”的原则,被拆迁户公开、自主选房。通过以上五个公开,促进补偿安置工作透明、阳光操作。
三是力求四个到位。政策宣传到位,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让被拆迁户全面了解相关政策和补偿安置办法。资金兑付到位,被拆迁户一经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即可在三个工作日内全额领取到补偿资金。房屋安置到位,协议签订后,只要安置房屋满足入住条件,群众即可领取房门钥匙,消除了后顾之忧。部门配合到位,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公安、综合执法、国土、司法等部门全力配合、形成合力。
四是坚持原则,注重公平。严格按照方案规定的程序、标准和时限等办事,做到了“言必行,行必信”。尤其在落实奖励时,抵住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不折不扣的执行档差奖励,真正体现了征收工作的公正、公平,极大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树立了工作威信。

提高素质,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土地征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工作队伍。镇党委始终坚持“好钢要放在刀刃上”的用人思想,在全镇范围内抽调一批作风优良、能力过硬的干部,逐渐培养、锻造出一支优秀的专业工作团队。
一是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引导干部真正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并热爱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断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注重培养干部顾全大局、乐于奉献、敢于吃苦、勇于干事的良好作风,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抗压能力和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从而应对日益繁重的征地征收任务。
二是采取能出能进的用人机制。在全镇干部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一些综合素质过硬的干部委以重任,充分激发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够独当一面。
三是加强干部管理。不断提高干部自律意识、法制意识和纪律意识,使干部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积极稳妥的开展工作。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征收过程中,突出已签订协议的搬迁、未签订协议的抓签订、已搬迁的抓拆除、已安置的抓服务等“四抓”工作机制,采用“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时间,蹲点办公、跟进服务为群众解决后顾之忧。
通过以上做法和措施,使全镇重点项目真正做到和谐征收、阳光征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出现勃勃生机,取得了优异成绩。将为我区乃至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