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
——秦州区特大暴洪灾害生产自救纪实

(秦州区外宣办 辛志锋)水毁农田里人们挥汗如雨、抢收农作物、整理深翻土地
受损的村庄院落里人们忙忙碌碌清理淤泥、搬砖挪瓦、补墙修屋
临时安置点的帐篷里爱心涌动,漾溢着温暖
受损工矿企业机器开始轰鸣、生产陆续恢复……
受“6.20”、“7.8”、“7.21”、“7.25”洪魔的蹂躏践踏、昔日美丽的秦州南部山川满目疮痍,遍体鳞伤。洪魔压不倒坚强勇敢的秦州人民,他们走出灾难的阴霾,挺起了不屈的脊梁,万众一心,众志成诚,自力更生、奋勇前行,轰轰烈烈地展开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攻坚战”。

千方百计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6.20”暴雨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冷暖安危像“泰山” 一样压在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明泰、政府区长何东等一班领导的身上,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紧急避险安置和救助受灾群众,成了一班人最紧迫最艰巨的工作和任务。接着,“7.8”、“7.21”、“7.25”暴洪泥石流疯魔般相继而至,尤其是7月25日晚上,一场历史罕见、百年一遇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横冲狂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区委、区政府迅速反应,启动二级应急响应,调动一切抢险救援力量,调运客车283辆(次),果断紧急转移受灾群众16841人。在16个临时避险点支起了炉灶,给受灾群众做饭烧水,调运发放帐篷1310顶、折叠床851张、棉被4795床,衣服1万多件。千方百计保证受灾群众生命安全、生活安定,让他们得到救助、感受到家的温暖。每个安置点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做到有临时党支部、有应急电话,有巡逻值班人员,有紧急报警设备,有急救和常用药品,有防疫消毒药品,有应急抢险突击队,有区直部门党员结对帮扶队员,有方便面、矿泉水、面粉、大米、食用油等生活急需品。
从8月1日起,对娘娘坝镇因灾房屋倒塌、形成危房或因地质灾害不能居住且暂无房屋居住的受灾群众,按照每户每月150元发放租房补助、每人每天10元发放生活补助,暂发1个月过渡安置补助,引导鼓励集中安置点群众以投亲靠友、自行租房等方式分散过渡。确保受灾群众有住所、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
娘娘坝柳林村村民曹海林指着地上摆放的面粉、食用油、矿泉水、棉被和时令蔬菜等生活必需品,激动地说:“受灾后,区上为我们搭建起了帐篷,还送来了这些生活必需品,现在我们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支援灾区群众渡过难关。秦州区四大组织领导和干部职工率先示范、带头捐款7万余元,全区单位干部职工、个体户、爱心人士、驻区企业事业单位捐款捐物,伸出援助之手,100元、500元、2万元、10万元……
与此同时,在各避险点设立医疗服务点,免费提供常用药品,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卫生防疫和安置点消毒工作;食药监部门每天派驻2名食品监督员采取防蚊蝇设施、餐具消毒、食材原料审查等监管措施,保障灾民饮食安全;公安、交警出动警力300多人,全天候开展交通管制、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等各项工作,有效保障了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
一双双援助的手汇聚成了一股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一颗颗温暖的爱心汇聚成了一股股强大的暖流。社会各界人士用人间大爱感动着受灾群众,干部群众在大灾大难面前彰显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在皂郊镇兴隆小学避险点,受灾群众正在做午饭,记者看到,妇女们有的正在擀面条,有的正在炒菜,受灾群众的生活基本得到保障。安置点、避险点里、炊烟缭绕、饭香四溢,让人心里暖暖的……

路通了,电通了,通讯有了,河堤坚固了
一条条中断了的交通线陆续抢通、一盏盏熄灭的电灯又照亮了黑夜、一部部无信号的手机向家人报了平安、一段段加固的河堤又横亘十里河床“……秦州区举全区之力、争分夺秒开展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全区受损基础设施陆续恢复。
还是那洪水泥石流袭来之后,区交通部门40多名干部职工顶风冒雨,竭力担当,舍家忘我,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打响一场“生命通道”保卫战。
娘娘坝镇柳林村大桥,是通往李子片区的一条“咽喉要道”,“7.25”暴洪大桥被汹涌河水掀翻了桥面,致使通住李子片区的“生命线”一度中断。市交通局及驻区部队官兵在水流湍急、巨石遍布的河道上,历时36个小时架设42米钢桥,为抢险队伍深入李子片区开展抢险救援开辟了通道。望天大桥在四次暴洪灾害中,每次都被洪水冲毁,断了修,修了断,反反复复,但坚强的抢险队一次又一次抢通大桥,确保了受灾群众所需生活物资及时运送到位。
“时间就是生命!”从灾情发生的那时起,分赴各线的抢险队员们冒着被随时砸伤和公路坍塌的危险,在雨中来回清理、疏通。有的路段刚疏通,一转身,山上的泥石又不断洒落。他们一遍、两遍……奋不顾身,马不停蹄。投入人员900人次,挖掘机264台次、装载机220台次,清理土石方189500方,填方174000方,铅丝笼2500个,沙袋30000个,刘十公路、藉罗公路、董甘公路、上店公路、李长公路得到全线抢通。
在上场自然村,通往长河的道路被洪水冲毁得所剩无几,滔滔洪水直接威胁着整个家园、唯一的耕地,上场群众自带工具,男女老少齐上阵,联村干部、官兵冲锋在前,连续作业,顾不上休息,钻入河水中,装运沙袋、加固铅丝片、机械挖沙疏河,奋力抢修水毁河堤、道路,开展生产自救,筑起了一道村庄、农田“防护墙”。
被毁的娘娘坝镇柳林、河口、上店子等村堤防,河道被石块、树木、泥石流等障碍物堵塞。水务抢险除险队的37名党员干部不顾疲劳和个人安危,现场组织指挥挖掘机、铲车等大型车辆,清除河道内的泥石流、树木等障碍物,填堵决口。先后调运抢险车330辆(次),投入挖掘机210台(次),装载机90台(次),施工人员270人(次),调运编织袋22万条、铅丝笼4000件(片),清理排洪沟21处15公里,清障碍物42.85万立方米,疏浚河道23.77千米,填堵河堤决口8处2500米。30多名供水抢修队员先后3次修31处严重受损的饮水工程,累计架设供水管道165.5公里,增设临时供水点28处。应急供水队还紧急投放1.5吨水罐26个,出动大型水车2辆巡回流动,集中向5个村和11个临时安置点运送自来水。
暴洪灾害发生后,娘娘坝镇通讯设施只有电信一家有信号。为防止仅有信号不受损毁,天水电信公司副总经理牛鹏科临危不乱,科学部署,按排人员专门负责看守给娘娘坝镇的基站发电,防止因电池放亏导致这唯一的信息通道中断。
电力部门从武山、甘谷、秦安三地农电局和天辰供电公司调配技术人员,攻坚克难,抢通基站19个,抢通光缆328公里。

水毁农田抢收希望 车间机器再次轰鸣
7月29日以来,天气放晴,艳阳普照在秦州大地上,人们在暴雨袭击过的淤泥里抢收马铃薯、胡麻等农作物……在大门乡上官村,群众正在松土施肥,开始种植冬油菜,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一派繁忙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受灾群众自力更生、奋起自救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次特大暴雨灾害造成秦州区农作物受灾范围广、面积大,损失惨重。秦州区迅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就农作物、畜牧、蔬菜、果树等受损农业抓紧抢收,并加紧抢修大中拱棚等农业基础设施。积极进行防治玉米根系腐烂,病虫害发生和蔓延。以“科技救灾恢复生产”为主题,因地制宜开展科技培训指导。种子部门确保种子充裕供应,为秋播生产保驾护航,确保大灾之年农业不减产,重灾之后农业要增收。
在娘娘坝李子金矿、天水昱鑫建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看到,生产车间里再次传来隆隆的机器轰鸣声,工人们正在忙碌的生产作业……
“7.25”特大暴洪灾害致使娘娘镇域企业受灾严重,特别是天水昱鑫建材公司,洪水横扫企业生产车间,办公场所,员工宿舍,最高水位达两米多,18名员工迫切之下爬上了房顶才幸免于难。灾情发生后,各企业组建抢险救灾突击队,抢修受损厂房、围墙、厂区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在天水鑫煜建材有限公司,该企业调集大型机械设备,抢通水毁道路,清理淤泥,组织工人修复生产设备,目前,受损企业已恢复生产,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争分夺秒,开足马力加紧生产,争取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做群众抢险自救的“主心骨”
连日来,在娘娘坝受灾群众的村前屋后,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挥镐抡掀、清理洪水带来的石块泥土,疏通排水渠,在受损房屋废墟上,干部群众们正在紧张有序的挪砖腾瓦、搬放木椽……,南峪村党支部书记刘万成说,虽然遭受了灾难的,但自已的家园还得自已建,我们不等不靠,组织村民清淤泥、修道路、筑河堤。
秦州区奋力开展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工作,区上领导、联村单位、当地政府干部进驻受灾一线,把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做为第一要务,克服各种困难,发扬不怕苦不怕累,无私奉献的抗洪精神,认真排摸灾情,鼓舞群众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尽快恢复生产、解决生活急需物资,并抓紧进行房屋维修加固、重建户重新选址规划等。
在全区生产自救中的每一个地方,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他们与受灾群众心连心,手牵手,争做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守护神”。 像刘万成、杨建国、许牛牛、曹成满、刘锁定、李国良、许双虎等一批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彰显共产党员本色。马家店子村村民许双虎为了救人,把自已的房子拆了,给铲车让路。在市赈灾义演募捐活动现场许双虎说,“我是党员,这个时候还顾着顾那,我不冲上去,那还算啥党员!” 马家店子村刘保运的女婿流着泪说,“要不是干部和群众冒死从泥石流中救回来,我早就没这条命了”,受灾群众一句句感恩的话语无不让人动容。在这场全区抗洪抢险救灾及生产自救的战场上,风雨泥泞中洒下了党员干部的一串串足迹,留下了一个个帮助群众生产自救的身影。一个个感人泪下的抢险救灾场面,铸起了一个牢不可催的坚强堡垒,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优秀本色,谱写了一曲曲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英雄赞歌。
风雨过后见彩虹、浴火重生建家园。在中央、省、市的大力支持和秦州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有秦州人民群众憨厚朴实、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我们坚信,秦州人民一定会战胜灾魔、走出困境、重绽灿烂笑容,再次建起一个个美丽的新家园,重新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